多西他赛与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03-20任晓安邵海燕
任晓安 张 瑜 邵海燕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肿瘤科,辽宁 大连 11600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环境空气的恶化,肺癌是目前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吸烟及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粉尘、气体等均可诱发此病,提高肺癌患者发病率20%。肺癌患者通常需要化疗及放疗治疗,部分患者在接受肺癌根治术后再联合小剂量化放疗以提高临床疗效,此类治疗虽对患者癌细胞杀伤显著,但术后患者心理及生理受到巨大创伤,预后康复较难。虽然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了术后的复发及远处转移,同时针对不能手术的患者仍以化疗为主,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是进展期肺癌治疗的热点[1-2]。阿帕替尼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肺癌的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科针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和阿帕替尼治疗,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诊治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0例,采电脑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54~66岁,平均(59.9±5.7)岁;试验组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5~66岁,平均(59.8±10.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的肺癌的诊断标准:①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EGFR检测为野生型;②经过检查评定病灶为可测量的病灶;③所有患者均为二线治疗进展的肺癌;④患者的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
1.3 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不愿参加实验的患者;③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④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⑤发病期间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⑥药物过敏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d1 ivgtt q21d方案化疗。用药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试验组应用阿帕替尼口服治疗,口服剂量为500 mg/d,d1-28d。观察4个周期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随访监测血压、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等指标。
1.5 观察指标:根据RECST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OCR)。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再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试验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对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为48%,试验组疾病控制率为4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仿。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3 讨 论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为铂类联合其他药物的二联化疗方案为主,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总结,发现铂类为基础的二联化疗方案并不能改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同时还增加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了今年研究的热门。
近年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于高表达状态。VEGF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关系较为密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VEGF-1、VEGF-2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VFGR-2主要再内皮细胞表达,在细胞有丝分裂、DNA合成等多个环节影响肿瘤血管生成。阿帕替尼是作为新药,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的拮抗药物,可以和受体高亲和度的结合,竞争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起到了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3-4]。国外针对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做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均显示处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观察了多西他赛与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OCR)。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多西他赛与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有一定临床效果,考虑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结论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