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静物画探究

2019-03-19冯冠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

摘 要:宋代静物画是指宋代花鸟画与静物画交集的那部分绘画,即宋代花鸟画中描绘人为处理后静止不动的物体的绘画。宋代已经出现相當成熟的静物画。宋代花鸟画中的静物画既有其他宋代花鸟画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静物画

说到静物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塞尚的水果,梵高的向日葵,莫兰迪的瓶子。 “静物”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荷兰语中,指不动状态下的自然物体。静物画就是描绘这类静止不动的物体的绘画。

中国绘画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其中花鸟画所描绘的范围很宽泛,不仅包括自然世界里的所有花卉和禽鸟,还包括昆虫、蔬菜、树石、走兽、器物等,甚至包括龙、凤、麒麟等传说中的神兽。与这些物象相关的环境也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如山林草地、苔藓藤萝、阴晴雨雪等。总之,花鸟画的描绘对象包括除人以外的所有物象。宋代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史上最耀眼的篇章,在两宋王朝开始发展并日渐成熟。

西方静物画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而其作为独立的绘画种类是从16世纪开始的。纵观西方的静物画,其描画的对象一般是摆放在桌子上的无生命物体,如制作成标本的禽鸟、采摘下来的花卉、玻璃酒杯、金银器皿、瓷器、坛子、罐子、餐具、杯具、食物、乐器和书籍等,有些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些是用来装饰的物件,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没有生命,是人为摆放的东西,它们都可以成为静物画的题材。

由此可见,从所描绘物体的范围来说,花鸟画包含西方静物画,本文把宋代画中描绘静止不动、人为摆放物体的部分称为宋代静物画。所以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中,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相当成熟的静物画。严格来看,宋代花鸟画中的静物画并不多。宋代人爱花,花卉是宋代花鸟画家描绘的主要对象。植物花卉类的静物画在宋代静物画中占有很大比例,如《花篮图》《折枝花卉图》《胆瓶秋卉图》《牡丹图》《岁寒三友图》等。

因为宋代静物画属于宋代花鸟画,所以它也拥有宋代花鸟画的基本特征。宋代花鸟画从技法和审美意趣上看,承袭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绘画风格。这个时期的花鸟绘画不管是黄筌的富贵风格,还是徐熙的野逸风格,都在写实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但这种写实与西方17、18世纪古典风格的静物画又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材料和技法上,而且画面传达的思想意识也完全不同。西方的静物画注重光与影,描绘的是一定光影下的物体,追求的是特定光源下物体的色彩、空间的关系。而宋代花鸟画所绘的物象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追求的是理想中的花木的形体。这不仅要观察所描绘对象的表面特征,还要深入认知其内在规律,这种认知是对“理”的追求。把这种认知融入绘画中,以达到情与理的统一。宋代静物画亦然。

宋代静物画虽然拥有宋代花鸟画的基本特征,但构图上却与非静物画的宋代花鸟画有很大区别。

花鸟画的构图基本上可以分为全景式构图、近景式构图、折枝构图。全景式构图和折枝构图运用的比较广泛,最为常见。从五代到北宋末期,在中国花鸟绘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全景式构图,有点类似风景画。全景式花鸟画的尺幅比较大,内容丰富,这样的绘画作品一般用来装饰中堂或是制作成屏风,用以满足宫廷内部的装饰需求。早期的花鸟画是从山水、人物画中脱离出来独立成科的绘画,受到山水、人物画的影响。到了南宋时期才发生改变,摆脱了思维定势,出现了折枝画。“折枝”即折取树枝,枝条既然已经被折取下来,便与主干脱离,那么便与整个植物没有关系了,与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关系了,因此,这种折枝花鸟画通常不会描绘环境背景。这种简洁精练的绘画方式相较全景花鸟画更像是一种特写镜头。小尺幅的画面比较适合表现“赏心只需两三枝”的绘画题材。画家通过这种折枝构图,以小见大,通过对某一局部的描绘来表现植物的整体形象。画家不受空间环境和角度的限制,自由取舍,抓住花和鸟最为生动的时刻进行描绘。宋代花鸟画中折枝花鸟画与静物画最为接近。宋代折枝花鸟画的构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把枝条画到画面的边缘,给人一种枝条还与主干相连接的错觉,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类画中的枝条可能已被折取下来,也有可能是画家只画了整株植物的一部分,并未折取下来。折枝花鸟画意在表现枝与主干相连,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枝条的生命是连绵不断的。如《碧桃图》《层叠冰绡图》。这种构图方式追求的仍然是自然之景,并非静物画所想表达的。其二是把整个折枝都画进画中,枝干的截面也细致地描绘出来,如《花卉四段图卷》。这种绘画的构图方式更贴合“折枝”这个词语的字面含义,也更符合静物画的构图方式。宋代静物画,包括折枝类的静物画,绘画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脱离自然状态、人为参与改变的物体,作者也在画面中表达出人为参与的成分,所以构图上往往是非常独立的或完整地表现描绘的对象。

由于它所描绘的对象的特定性,因此受到当时社会风俗的影响更大。在宋代静物画中有描绘花篮的作品,如李嵩《花篮图》(图1)、无款《花篮图》(图2)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每年三月春花灿烂之时,都有卖花者用鲜花插满竹篮,沿街叫卖,可见售卖花篮是当时的市井风俗。所以出现以花篮入画的作品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礼佛供养的需要,出现了瓶花。瓶花除了礼佛之外还会用于祭祀,后来慢慢成为室内陈设,文人雅士也会在自己的案头摆上瓶花用以观赏或以示清雅。所以这也反映到了绘画中,如《胆瓶秋卉图》。这类题材被称为“清供”。同时宋代静物画受当时其他工艺影响较深。比如花篮的编织艺术,各种瓷器的烧制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插花艺术等。如李嵩存世的三幅《花篮图》,图中花篮的编织方法各不相同,做工十分华丽精美。这种高超的编织技术决定了它应该为当时的贵族所有。《胆瓶秋卉图》中的胆瓶,线条流畅优美,长颈鼓腹,形若悬胆。这种胆瓶是宋代主要的插花器皿。胆瓶下面还有木制的几架,用来固定胆瓶,设计十分合理实用。《牡丹图》中的器皿制作也很精良。这些器皿的制作直接影响作者的绘画表达,作者也在绘画中表达了对这些器物的欣赏与喜爱。插花艺术在宋代受到了宫廷插花、士大夫插花和佛教供花的共同影响,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当时有人将“烧香、挂画、点茶、插花”四门学问并称为“四艺”。宫廷插花主要是以装饰为主的日常插花和规模宏大的节日插花。士大夫素有风雅之趣,在文人、士大夫的起居室中插花作品有很重要的地位。与插花渊源最深的应该是佛教供花了。拈花微笑的故事是否真实尚且不知,但这个故事在佛教中广为流传,具有象征意义。人们对于花的喜爱促进了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绘画艺术。李嵩的《篮花图》就是描绘插花作品的绘画,其中的篮花是典型的宋代院体盘花。在宋代,这种华丽隆重的盘花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可以从此画中得出院体盘花的特点。《花篮图》中的花色彩艳丽、形体硕大,枝叶纵横交错,结构复杂严谨。从整体上看,篮中花的分量是篮的两倍。

同时,静物画相较非静物画的花鸟画,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更為主观。如《秋实图》《六柿图》等。《秋实图》中描绘了各种水果堆放在一起的画面,石榴、葡萄、橘子这些水果是多籽的水果,作者将这些本身就寓意多子多福的水果摆放在一起,其绘画的用意就非常明显了。

宋代静物画所描绘的对象是被人改变的现实,是人为的现实世界。这些对象都是通过人的双手改变或制造出来的,是已经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物体。作者在描绘这些物体之前就已经对这些物体进行了精心的安排。这些物体在入画前就已经被赋予了情感,而这些情感又打动了作者,这些艺术形象本身作为客观存在的物体被作者以一个特定的姿态去认识和描绘。它们都以自己最美好的状态被定格在画面中,成为永恒存在的静默的物体。画中物体来源于人的生活,是生活情趣的体现。作者对生活的体悟、情感和绘画过程中的思想也被定格。所以这些静物画关注的不单是自然,而是人与自然,注重人的行为和需求,也更多地展现了世俗文化的情趣。

宋代静物画是指宋代花鸟画中描绘静止不动的人为摆放的物体部分的绘画。宋代静物画除了拥有宋代花鸟画的基本特征外,构图上更加独立完整,与非静物画的宋代花鸟画有很大区别。相较于宋代其他花鸟画,受当时的社会风俗、插花艺术、器物制造工艺的影响更大。同时宋代静物画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更为主观,它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卢辅圣.中国花鸟画通鉴1:富贵野逸[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卢辅圣.中国花鸟画通鉴2:得于象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3]卢辅圣.中国花鸟画通鉴3:姹紫嫣红[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4]廖阳.中国美术题材比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5]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2012.

[6]孟晖.画堂香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

[7]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8]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1.

[9]诺曼·布列逊.注释被忽视的事实:静物画四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10]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

[1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2]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3]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

[14]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M].郑州:东方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冯冠慧,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宋代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