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区不同虾苗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2019-03-19闫晓斌
闫晓斌
(甘肃省白银市农业农村局,甘肃 白银 73090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在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进行,试验用苗为海南海尚淡化虾苗,体长1 cm;试验池塘为3号、4号,池塘水:部分盐碱水和黄河水;饲料与工具:南美白对虾虾苗饲料、料台、捞网及其它工具。
1.2 试验方法
1.2.1 池塘建设 3号池塘和4号池塘面积都是3亩,池塘池底结构相同,较平,无淤泥,不是砂土,长方形,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底靠中间准备了一条长约10 m、宽约2.5 m、深约0.6 m的沟槽,便于集中捕捞,池埂坡度和池底坡度分别是1:2.5、1:30,池塘都配备2台10 KW增氧机,保证溶氧。有蓄水池,水质调节备用水源方便。
1.2.2 水质调节 放苗前30 d,用生石灰按150~200 kg/亩的量均匀撒于底泥上,引进30 cm水,充分熟化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后呈碱性,可迅速杀死敌害生物,同时可起到施肥补钙的作用。放苗前,消毒后自然渗入的盐碱水有一定深度,可直接放苗养虾。为有效防止野杂鱼及其它生物卵进入池塘,加水时用60目网筛过滤。15天后施肥氮磷比3∶1,经15天培养,透明度30 cm左右,盐碱水施肥后水色变化慢,不宜盲目施肥,视情况追加,池塘水盐度到5‰左右。
1.2.3 虾苗的选择 体型、体色、体表指标优良,规格相同,身体健康没有附着物,没有损伤和畸形,反应快,淡化虾苗1 cm,虾苗0.5 cm。
1.2.4 试苗 投苗及淡化前用调节好的水进行试苗,24 h后,虾苗死亡率低于5%,可以进行放苗和淡化。
1.2.5 淡化及标粗 养殖场购买的0.5 cm虾苗,通过淡化7天后进行标粗,标粗10天后虾苗体长2 cm。
1.2.6 虾苗的投放 3号虾池7月17日投放体长1 cm从海南海尚公司空运的淡化虾苗3万尾/亩,4号虾池7月17日投放在本地淡化标粗的体长2 cm虾苗约3万尾/亩。
1.3 日常管理
1.3.1 定期肥水 消毒7天后,虾塘进水,施经充分发酵后的牛粪或猪粪250~300 kg/亩,同时池塘施少量的氮肥和磷肥,用于培肥水质,透明度保持到30~40 cm,pH7.6-8.5,水色呈黄绿色。
1.3.2 饵料投喂及注意事项 因为池塘有浮游生物,放苗后3天一般不投喂饲料,三天后开始投喂0号饲料,依次是1号、2号和3号饲料。饲料投喂前拌适量鱼虾酵素等发酵12小时,以增强对虾体质及抗病能力,每日投喂四到五次,每次投喂20~40 g/万尾,次日投喂每次少量增加,30天后,每天投喂3次,适时根据饵料台剩料情况和虾的保胃情况,增减虾料用量。
3号和4号池塘分别设置面积约为0.3 m2饲料盘两个。每次投喂时在饲料盘中放入饲料,在约定的时间内观察,根据吃食实际情况调整。1号饲料、2号饲料和3号饲料,料盘内每次一般都放投料量的1%。1号饲料2 h查看,2号饲料和3号饲料,分别是1.5 h查看。另外,当阴雨天或水温偏低时可适当调整。
1.3.3 巡塘 每天向池塘中注入黄河水5~10 cm,促进脱壳和改善水质,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检查制度。巡查重点是,观察饵料台上饵料吃剩情况、对虾的肠线及活动情况,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
1.3.4 水质监测 每天坚持三次检测养殖水体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到合适范围。放苗十天后,视原池水位,开始定期加水,每次10~15 cm,40天后加到1.5 m。每隔10~15 d泼洒生物制剂改良水质,调节水质平衡,定期开增氧机,保证氧气充足。平时做好相关记录,建立水产养殖日记。
1.3.5 虾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做到勤观察,勤检测,实施健康养虾模式。
2 试验结果
2.1 成活率差异明显
10月1日,3号、4号对虾同时出塘,3号虾塘出虾289.5 kg,平均亩产96.5 kg,规格41尾/kg,成活率52%。4号虾塘出虾512.5 kg,亩产171 kg,规格36尾/kg,成活率82%。
2.2 生长速度差异明显
3、4号虾池生长周期相同,通过试验发现4号虾池的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对虾规格36尾/kg,较3号池大。
3 试验分析与体会
标粗虾苗在成活率、生长速度上都优于淡化虾苗。通过试验表明,政府或企业可建设标准化的淡化、标粗设施,按照当地虾苗的需求,淡化、标粗虾苗,以解决淡化虾苗供应难、成活率低等问题,以保证虾苗及时投放和正常生长周期,提高对虾成活率及产量。标粗虾苗虽然在成活率、生长速度上优于淡化好的虾苗,但是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淡化、标粗虾苗的难度大、风险大,要求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技术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淡化标粗技术水平。景泰县渔业发展起步晚,南美白对虾养殖初见成效,对于达到高成活率、高产量、规模化的养殖模式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