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潭县羊产业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3-19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养羊龙头企业贫困村

胡 刚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

1 临潭县基本情况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1 557.68 km2,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 200~3 900 m之间,平均海拔2 825 m,年平均气温4.6℃,降水量467.3 mm,无霜期65 d。全县辖1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7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9.8%、少数民族人口占37.5%。全县有耕地26.6万亩(国土二调面积56万亩,新一轮土地确权4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等面积种植面积6万亩,经济作物有中药材、优质牧草等面积20万亩以上。牛、羊等各类大牲畜年存栏量在23万头只以上(其中牛5.42头、羊13万只)。

临潭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全省深度贫困县。受自然环境差、养殖条件弱等因素制约,临潭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5万户5.164万人,贫困村78个,贫困发生率37.89%。2016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下降至2.18万人,累计减贫2.9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01%。2017年净减贫1 212户5 357人,退出贫困村2个,贫困面下降到12.08%。剩余贫困人口4 399户1.65万人,未退出贫困村76个。

1.1 羊产业现状

羊产业是临潭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拉动,羊产业稳步发展,成为临潭县广大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乡镇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全县羊饲养量为18.84万头,其中64个贫困村、18个深度贫困村羊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10.74万只、6.94万只和3.8万只,分别占全县羊牲畜量的57%、37%和20%。其中贫困户羊饲养量1.75万只,占全县饲养量的9.3%左右。

1.2 资源优势

临潭县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的作物为小麦、豌豆、青稞、马铃薯等,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近几年全县依托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以及国家粮改饲等项目,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加上全县的草场面积,为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饲草料资源。

2 发展目标、产业布局

2.1 发展目标

按照“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方式,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经过3年努力,在全县贫困村建立起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循环绿色发展机制,将羊产业打造成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户养羊数量由1.75万只增加到3.03万只左右,年均递增24.3 %,羊产业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新增80元左右。

2.2 产业布局

全县64个贫困村16个深度贫困村中,有8个乡镇30个贫困村适宜发展养羊产业,计划建设养羊联合体 6个,培育养羊龙头企业6家,新建养羊专业合作社50个,加强种畜改良,在全县16个畜牧兽医站建设羊人工授精站点16个,建设技术集成研发和示范推广基地1处,通过草畜平衡、以草定畜、提质增效为主、努力打造高原特色养羊品牌。

3 扶持原则、扶持方式

3.1 扶持原则

3.1.1 坚持尊重群众自愿与示范引导相结合 要立足临潭县各贫困村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自愿养殖、合作社带动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示范引导,调动广大贫困户积极性,形成推动产业精准扶贫的合力。

3.1.2 坚持贫困村项目申报与自然环境、地理位势相结合 贫困村依据羊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组织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县农牧部门根据各地需求和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统筹积极于州、省农牧部门协调安排产业发展资金。

3.1.3 坚持主体带动与广泛参与相结合 充分发挥养羊龙头企业、养羊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羊产业发展,确保羊产业发展效益,精准扶贫对象持续受益。

3.1.4 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驱动相结合 完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羊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引导羊产业发展,引入羊产业保险制度,规避市场风险。

3.2 扶持方式

一是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羊产业化联合体、养殖龙头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优先贷款、贴息补助等扶持方式。 二是对全县16个畜牧兽医站建设羊人工授精站点,羊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实行以奖代补、直接补助方式。

4 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建立完善合作发展模式

推广“中天模式”,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的产业发展运行方式,调动贫困村能人大户领办合作社或家庭牧场,引导贫困户利用闲散土地(草地)进行牧草种植,对自有羊、贴息贷款、帮扶资金、劳务、技术等方式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收益后保底分红。羊产业重点发展的贫困村都做到养羊合作社全覆盖,以养羊合作社为基础单元进行合作生产。加强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完善运行机制,羊只投入保险,强化利益联结,规范利润分红,保障贫困户社员的权益。

4.2 推进羊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由政府级统筹组织,探索开展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龙头企业闯市场、树品牌、立标准、签订单,农民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联贫困户,按标准组织生产的羊产业体系,形成参与各方协作生产、共享成果的区域性羊产业化发展格局。对发展羊产业的乡镇建立产业化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共享羊产业扶贫新成果。

4.3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

在养羊量大、农作物等种植面积较大贫困村,依据土地承载能力,实现种养业结合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县草产业企业和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配套完善有条件机械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以苜蓿、燕麦、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商品草产业基地。按照需求导向、产销对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在玉米、青稞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养羊数量较多的贫困村推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保障羊产业饲草料需求。

4.4 强化良种供给保障体系建设

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牛企业,扩大繁育基地,发挥人才、技术优势,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健全临潭县羊良繁体系建设,构建以种业公司为龙头、良繁场为依托、各乡镇改良站为网点的羊良种引进、推广和杂交利用体系,大力推广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商品杂交组合,开展经济杂交,提高养羊生产效益。

4.5 大力开展羊产业精准扶贫的培训

结合全县贫困村羊产业发展实际,分类设置课程和培训标准,分层次培训场舍建设、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粪污处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方面的培训,有效解决贫困户在养羊生产中和管理经营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强化实战操作培训,课堂设在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和贫困村,现场参观、教学、实践,提高生产技能。加大培训覆盖面,通过分年度计划,对全县贫困村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和新发展的养羊贫困户的培训做到全覆盖。

猜你喜欢

养羊龙头企业贫困村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