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探索

2019-03-19谭丽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选人用人导向

□谭丽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可见,选人用人是党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落实好报告中的这些要求,可帮助破解官员队伍顽疾。

一、制度变迁理论与选人用人导向的内在关系

制度的设计是为了约束人们之间相互行为的联系。制度是人类所创立的一种产品,它的供给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人们会创造出各种合适的制度。制度对于选人用人导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制度的每次变迁,都会对那些原有制度下的群体造成各种影响。所以,通过制度变迁,可以更好地研究不同组织、不同结构部门内在的各种价值喜好,更好地了解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制度以及文化因素。制度变迁就是效益低下的制度被高效的制度所取代,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其实就是一种旧制度被新制度取代的过程。制度变迁理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为选人用人导向和制度创新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视角。

全面地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这些都需要合理科学的制度作为保证。要想选到好的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就必须严格按照各种制度进行选人用人。而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展,社会变迁理论让制度不断处于更新中,不断完善制度,切实落实到制度的执行,从而避免选人用人过程不正之风现象的出现。制度变迁理论可以让公众参与到用人选人的过程中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杜绝了贪腐之风的出现,为国家社会的各个机构选到那些真正想为人民百姓办事做事的人来。用制度变迁理论来选人用人,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研究中的缺点。

二、中国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导向的总体特征及问题原因

(一)中国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导向的总体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于自身政治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与此同时,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一系列讲话,明确提出了在用人选人方面,要采取更加公平公正的、透明的方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另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高速的经济发展,急切需要一批能够办事、做好事,搞好市场经济、管理好国家社会的人才。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上人才的需求,社会人才体制亟需改革,因此一种全新的竞争性选拔人才制度就由此应运而生。

我国的用人选人制度是一种渐进政治改革,由局部到整体,通过试点改革再到全面发展。制度的实行都是分不同的阶段进行调控,由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再慢慢向最复杂的最困难的过渡,取得突破性成果之后,再进行快速推广。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是我国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征。一开始先脚踏实地踩稳每一步,能够把改革的风险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逐步从基层人才考核,上升为国家推动的层面,从早期的鼓励性推广慢慢转变为强制性推动,形成了中央主导、基层跟进、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中国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导向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人才制度改革在选人用人制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现实问题,改革三十多年来的选人用人导向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文化、体制、价值观念、利益和主体等来进行分析。

1.传统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在传统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官本位思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官员把追逐金钱名利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置,几乎每个人都想升官,都想发财,都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对金钱、名利、权势的追求成为了选人用人的一大阻碍。有时候出于为自身利益的着想,有些官员领导不是选拔合适的、有才能的人才,反而是任用了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处的庸碌之人,自然而然会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这不仅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用人体制的正常流动。

2.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和消极抵制。社会上容纳人才干部的职位本身就是有限的,如果不合适的或者年老了的不退出的话,那么新人就难以进来,国家的运营机制也会因此滞后或者瘫痪。政府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繁冗,自然而然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现今社会,人才队伍中官僚主义日益加强,有时候官员领导唯利是图,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形成自己的用人机制,任人唯亲,使自己的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这样不利于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开展。

3.民主氛围欠缺。在人才队伍中,频繁地出现各种不负责的现象,在选人用人上潜规则,对于干部岗位工作的定职约定俗成。有时表面说是民主选举,其实是暗箱操作,上级部门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平庸的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不解决处理就不处理,这种所谓的人情世故是现如今选人用人所出现的一个重大毛病。

4.传统体制惯性。在传统体制中,干部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基本事项一刀切,干部要具有本科学历才是升职的门槛,这是一项硬性指标,缺少对品德方面严谨科学的考核标准,这就出现了重文凭、轻品质的导向偏差。另外,对干部的动态工作考核管理不足,有时在选拔过程中容易出现拉关系、乱原则的现象,这样很难选拔出优秀的领导干部。

三、构建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路径

制度的切实落实,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这一切都需要党,需要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持。要从严治党,立足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实践,以政治学为方法,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为净化政治生态,思考如何创新制度,“关键少数”是当前选人用人导向的重点,提出根据政治录用和能力培养导向两大功能,探索相对动态化的选人用人导向及制度创新。努力营造选人用人上的清风正气,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价值引领为首。选人用人导向属于人的意识,那么它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人用人导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为国家选出真正有知识和能力的党政领导干部。因此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一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领导干部从政必须要先有德,无德的领导干部不具备从业资格,因为它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因素。二是要品德高尚,为人民服务。普通人要努力做到品德高尚,而领导干部是必须做到品德高尚,领导干部只有品德高尚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要政治坚定,作风可靠。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坚定,做到不忘初心,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作风正派,不走歪门邪道,这样才能心系群众,服务群众。

(二)执政能力为本。在人才选拔上不能够任人唯亲,而是要按照个人的职业素养、学识能力、国家需求等各方面来考核。把能够领导部队科学发展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特别要防止看眼前、看硬件、看显性成绩多而看长远、看软件、看潜绩和个人品行不够的问题。党政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时,要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选拔出社会需要和专业水平高的干部,同时要打破地域局限,扩大干部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干部有机会走向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群众公认为则。很多地方的干部选拔一般是笔试、面试,最后看工作业绩。这个办法体现的是注重实效,但是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群众的公认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领导干部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群众的公认度最能说明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要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广泛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征求公众的意见,为国家人民选拔最合适的人才。

(四)监督管理为据。必须要脚踏实地、公平公正地去按照标准选拔合适的、有才能的干部人才。坚决严格遵守各项选人制度,严格按照程序来做决策。不随意变通,不以自身的利益为目的,要切实维护选人用人制度机制的权威性、严肃性。通过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把干部“德”的标准进一步具体化,选拔过程中真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选择那种有能力的,敢于为人民办事的,能够大刀阔斧办实事的人才。对于那些花大量时间来搞好人际关系的,在政府中拉帮结派,设立小团体的,要坚决杜绝,甚至进行一定的惩罚。

四、结语

要树立干部群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要让他们被金钱权利蒙蔽了双眼。建立良好的监督体制,明确各方的职责,用法律法规来强化监督的权利。要让选人用人逐渐走进群众视野,接受公众检验,让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要将程序性制度建设和实体性制度建设相结合,重视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树立好监督部门的权威,做到统筹兼顾。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偏向”不是好导向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