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六羡歌》的文化创意产品属性

2019-03-19孙文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陆羽剧作话剧

□孙文清

话剧《六羡歌》是著名女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教授编剧与执导、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演出的首部反映茶圣陆羽生平故事的原创生态文化剧。剧作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演剧,再从校园演剧到社会公演,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文化创意产品属性。

一、厚重的文化积淀

文化创意产品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从这个角度理解才是正确的:人文价值和道德关怀应该渗透到产业和经济中,以免后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变得唯利是图。”[1]话剧《六羡歌》的创作者王旭烽教授是一位“善于把历史与文学交融在一起,善于赋予江南文化以新的审美品格的女作家”[2]。六幕话剧《六羡歌》讲述的虽然只是茶圣陆羽和唐代女诗人李冶之间的情感故事,反映的却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的社会面貌,展现了中国茶文化鼎盛年华气象的历史画卷:“你们懂什么叫茶吗?你们懂什么百姓疾苦吗?……我宁愿毁了这茶,我也不让你们污辱我这颗清洁的茶心”(陆羽台词)。茶文化是一个长期不太被人重视的创作领域,选择这样一个创作表现领域,与作家致力探寻呈现中国文化的高度有关。“通过茶展示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文化来传播中国茶,亦是我们茶人的责任。”[3]在王旭烽教授看来,茶和平、坚韧、奉献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宝库的一部分。“在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茶本身具有了那种大于地域,甚至于跨越国界的(人类)意义。”“茶是植物,是救人命的植物,她亲和,她无私,她活着只为奉献;她更像中华民族的品格,她不张扬(没听谁说过喝茶喝得发疯了),她内炼、隽永;她美,美得含蓄,酷似东方人的气质。”[4]透过这场浸润着史实与美感的舞台演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家自觉的文化理念和灼热的文化关怀:“爱茶,就是爱天地,爱日月山川,爱家国百姓,也就是爱自己”(陆羽台词)。

这种文化积淀,不仅表现在剧作叙写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还在于剧作是国内第一部打出生态文化剧旗帜的话剧。陆羽和李冶之间的爱情无果而终,本质上是不同文化认同下人生选择的结果。诚如陆羽所说:“季兰女史,我们到底还是两种人啊;我不需要庙堂的承认,我只要山野大地的拥抱,我只要对茶的热爱;可你不一样,你需要人的承认,你需要贵人们的承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念,不仅构成了剧作内在的矛盾冲突,流转着戏剧人物的命运,也成为腾罩在剧作之上的思想之花、追求之翼。“如果茶文化、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和音乐是《六羡歌》丰满的血肉,那么生态文化则是该剧的灵魂,是该剧的思辨与立场、考量与重塑,是代表了作者、导演、演员、大学生对当代世界的观点”[5]。在陆羽看来,克服世俗世界物欲的异化,真切体悟自然、天赋的生活之道,坚守生命本真的自由自在,才是不可违的“天命”。

二、独特的原创品格

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本质上是一种原创性的精神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产业是艺术原创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价值实现的途径、一种载体,没有艺术和文化的原创就无所谓文化产业的存在。”[6]茶圣陆羽在文化创意产业时代所具备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其生平事迹有了多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再现的可能。从专题片《陆羽》,到越剧《陆羽》、民族清唱剧《陆羽》、花鼓戏《茶圣陆羽》与《茶缘》,再到电视音乐片《陆羽》,乃至电影《茶恋》《陆羽》,文化艺术长廊里的茶圣形象可谓多彩多姿。但话剧《六羡歌》并不旨在全景观照茶圣陆羽可歌可泣的一生,而是选取了陆羽创作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过程以及与女诗人李冶的感情故事等几个片断,构思了一个诠释生命与爱情、理想与抉择的故事,展现了一代茶圣嗜茶如命、为茶生为茶死的人生传奇,表现了一代茶圣的心路历程。同时,话剧《六羡歌》虽然取名自茶圣陆羽的同名作品,但也不是陆羽《六羡歌》的现代诠释。茶圣陆羽的《六羡歌》收入《全唐诗》卷三〇八,原题为《歌》。因“歌”中写到六个“羡”字,人们便据此定名为《六羡歌》。诗中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以诗明志,表现了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故乡西江水的恬淡志趣和高风亮节。话剧《六羡歌》则分“夜航船、放碗花、斗茶记、明月峡、陆氏鼎、繁霜月”六幕,以陆羽与李冶相识、相慕、相励、相劝、相离为次序,着重展现的是陆羽和李冶之间的情感纠葛。

茶圣陆羽和唐代女诗人李冶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既是这部穿越剧中大学生辩论赛的主题,也是茶文化历史上的千古之谜。李冶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被称为“女中诗豪”。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安史之乱之际,陆羽来到湖州,结庐苕溪,完成《茶经》。陆羽在完成《茶经》后,曾访问病中的李冶,李冶作《湖上卧病喜鸿渐至》相送。剧作者王旭烽教授在《陆羽与顾渚》一文中对他们二人的会面是这样解释的:“对这位古代茶圣怀有特殊感情的中国茶人们,因为同情陆羽的一生未婚,常常喜欢把唐代女道士湖州人李冶和陆羽联系在一起,主要根据就是李冶在湖州生病时陆羽去看过她,她感激而赋诗一首。”话剧《六羡歌》就是在这并无确证李冶和陆羽之间尚有特殊关系的历史遗案中,关照古今,合理虚构,大胆创制,直面茶圣陆羽与唐朝女诗人李冶的情感纠葛:“恋人啊,我的恋人,/我那爱着却又失去的无法倾诉的恋人;/在这样沉醉的、迷人的、茶香之中,/不知你是否听见——我向你召唤,我正为你坐歌。”当李冶在“我跳到最高,看到最远,我的人生上升到最顶端”的极度兴奋中步入宫廷,去圆一代才女一生久违的梦想时,陆羽禁不住大呼:“你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而当曲终人散,佳期如梦、永失所爱时,陆羽独守茶席,喃喃自语:“季兰,你送我一首诗,我也该送你一首诗啊,现在就让我用我的诗与你告别吧: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这泣血含泪的爱情蕴藏了世间多少悲情男女相思、相望的惆怅,寄托了古今人们多少善良、美好的愿望,又有谁能轻易否定这不是一阙千古绝唱的爱情。

三、多样的产业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化创意产品本质上属于知识服务业,能提供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政治、娱乐、审美等功能方面的价值;还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能向其他产业延伸、链接,带动与促进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业态。话剧《六羡歌》定位为生态文化剧,以茶说事,以茶喻事,剧作涉及面广,波及面大。剧作的创作与演出,涉及策划、传播、管理、茶学、文学、民俗、音乐、舞蹈、服装、道具、舞台与造型艺术、影像与视觉艺术、表演与传达艺术、声光与视听艺术、平面与动漫艺术等诸多方面,融入了歌、舞、诵、白、辩、吟及茶艺、茶道等多种表现形式,形成了内容创意、表演摄制、传播推广、衍生服务的产业价值链条格局,既对接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业态,又磨练了一支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从业队伍,为其后期的产业开发与延伸奠定了基础。

从历史的维度看,话剧《六羡歌》作为一部茶文化剧,有助于保护和开发传统茶文化资源。话剧《六羡歌》的创作者、制作者、推广者都是茶文化研究、学习、传播的践行者,其创作团队拥有对剧作的自主权,剧作主体明确,产权清晰,既具有营销增加茶产品附加值方面的优势,也具备运作独立茶文化产业的条件。《六羡歌》是茶人写茶、茶人事茶、茶人演茶,称得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剧。其产业化的路径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借助《六羡歌》里的茶人、茶事、茶艺、茶道等茶文化信息,把剧作关涉的茶产品、茶器具、茶产地等传统的商品通过茶文化内涵来加值;二是把《六羡歌》打造成一个独立的文化剧目,把茶文化变成商品。前者是一种虚文化发展模式,是把茶文化引进市场,为传统茶产业与茶产品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后者是一种实文化发展模式,是在满足茶文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做实《六羡歌》,形成产业形态的《六羡歌》文化经济实体。

从现实的维度看,话剧《六羡歌》作为一部生态文化剧,有利于传播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关乎人类如何才能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文化,既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催生的成果,也是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演进的结果。《六羡歌》里的陆羽,“千羡万羡西江水”,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陆羽草木之人,我即茶,茶即我,不过是人间的一株茶罢了”(陆羽台词)。紫笋茶因他而被朝廷列为贡茶,但“我不在乎是不是贡茶;我只在乎百姓能不能因茶而活”(陆羽台词),茶圣终生事茶山林,谋求的是天地苍生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价值判断上,《六羡歌》强调一种新型的生态价值观,主张多样化的价值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价值标准。陆羽与李冶从相识、相慕、相爱到相离,二人的情感纠葛在李冶众多前任男友面前发生、发展,众人顺其自然,遇情不乱、处事不惊,一派平和气象。陆羽与李冶最终劳燕分飞,而对造成二人天各一方的人生抉择,剧作体现了充分的尊重。陆羽与李冶二人何去何从,并不是屈从于某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在“皇恩浩荡”面前,陆羽“万谢而辞”,隐居茶山,李冶虽然“一下子跳了起来”,“病好了”,但依然承诺“你要等着我,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与您共饮这盏茶的”。既然二人不能“结伴而行”,但“你可以不去,你可以在这里等我”,从方法论上讲,面对从天而降的恩泽,选择是去是留,剧作强调根据各自生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生面临的种种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歌猛进,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生物需要都将转化为文化需要,由这种需要形成的文化消费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蓄水池”。

从未来发展的维度看,话剧《六羡歌》作为一部教学呈现剧,有助于培养人才,形成教学品牌。话剧《六羡歌》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它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国文化高度的载体,也是一个特色鲜明、寓教于乐的生态文化、茶文化教育载体。话剧《六羡歌》聚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运用了多样的表现手法,众多专业参与协作,师生共同跨界呈现,既是一场对学生的磨练,也是一场对教师的考验,更是一场对教学方式的挑战。舞台上展现专业技能,剧场里检验教学效果。今天是生态文化、茶文化的学习者,明天成长为生态文化、茶文化的传播者。《六羡歌》的演出,绝不仅仅在辐射一种文化主题,它同时也昭示了一种不拘于常规的新型教学方式在逐步形成。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功效,对于促进当下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无疑会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陆羽剧作话剧
话剧《坦先生》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话剧《二月》海报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不捧场的好朋友
第一次放孔明灯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
一台引人深省的话剧——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