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探讨
2019-03-19王黎明王振红
□王黎明 王振红
一、分级教学,循序渐进
经济管理、金融与财贸等专业对于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要求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难度要求。比如市场营销、财会等专业对微观经济学要求掌握多一些,如弹性与收益理论、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等。在贸易、财税等专业,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概念和分析运用较多。金融类专业则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相对较多,如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宏观调控工具和作用机制以及政策配合等。因此,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取舍应注重对不同专业的支撑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和同一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时和难度的分级教学很有必要。对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只需要对宏、微观经济学一般了解的专业,可以开设少学时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侧重基本原理与理论介绍及应用;而对经济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或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则可以开设多学时的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侧重于深层次理论分析与数学推导和应用。在有条件的院校(全面考虑师资力量、学生英语水平、资金和配套教材等方面)还可以引进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在了解经济学一般原理与术语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原著者的思想精髓,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并能使教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二、立体化教学,使课程有血有肉
经济学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类似,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区别于传统的平面化教学,立体化教学不仅需要重视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的清晰传授,还需要重视课程的横向关联知识以及纵向知识体系的脉络及走向趋势。经济学是经历了无数次不断革命和修订的科学,要处理好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这远比单一平面化的知识讲解鲜活和有吸引力。为此,对于没有开设过西方经济思想史以及经济学流派课程的学生,在课内外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经济学说的产生背景和争论走向的经济学说史及经济学流派的内容,这样能够让课程内容更为丰满,有血有肉,使学生眼中“传统的、沉闷的”经济学具有时代特征,从而充满魅力。
三、运用好凝炼的语言和经典案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由于社会科学很难在重复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实验,因此,小品文和案例在经济学的教育中就有了特殊意义,它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所无法完全替代的,能使经济学生动化、鲜活化。美国威廉·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呼吁人们重视对经济学教育方法的研究,并指出小品文、案例在经济学教育中的独特地位(William E.Beckeret al,1991)。在国外经济学的教学中,有很多精炼的语言和经典的案例,运用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住和抓住要点,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并容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经济人”假设,“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黄油与大炮问题”等等。国内外教学中也运用了很多经典案例。
在微观经济学供求与均衡价格理论中,用低房租与飞机轰炸对住房供给影响的相似性对比来说明限制价格的副作用,用“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来说明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一章,用“水和金刚石之谜(悖论)”的案例和形象的谚语“狗尾巴摇动狗身子”来说明边际效用的重要性及对消费者均衡时需求价格的决定,解释需求价格由边际效用而不是由总效用来决定。用吃自助餐来说明特殊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用“吉芬之谜商品”的案例来分析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析为何吉芬商品不符合正常的需求规律。用直接房贴与间接房贴和信托基金来分析说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以彩票和保险为例来说明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在市场结构理论中用“囚犯困境”来说明局部理性与整体利益的悖论。在市场失灵理论中用“道德风险”与“败德行为”、“柠檬”市场分析来说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用“灯塔案例”、“公地的悲剧”、“搭便车”和“美国的沙丁鱼资源的枯竭”来说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不同于私人产品的特点以及如何消除市场失灵。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政府的作用从“守夜人”功能和依靠“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转化为靠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国民收入的核算用“绿色GDP”理念来克服原GDP核算的局限性。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用“蜜蜂的寓言”来说明“节俭的悖论”。在宏观调控政策部分用“克林顿与格林斯潘组合”来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运行来阐明“滞涨”的危害和调控的难度。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用“双城记”即香港与新加坡的增长差异对比分析,来说明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此外,国外的教学案例开发也很注重与时俱进,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对教材进行修订,并根据经济情况的新变化和新热点来更新部分案例。
国内教学中对案例的开发重视程度还不够,引进国外教材其案例也有很多方面不符合中国国情或因翻译和出版周期过长而使案例过时。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补充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学案例,分析我国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很多经验与教训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开发也将丰富世界经济学教研的案例库。比如中国转轨时期的价格双轨制等的分析具有独特性;中国稀土出口之殇就可以运用弹性理论来进行分析;海尔与巨人集团的兴衰对比可以用来分析多元化和多角化经营方面的差异;“联通为什么曾经联不通”可以用来说明行政垄断打破的艰难以及为什么同一主体不能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过去中国官员在退休前的“59岁现象”可以用来说明体制因素引起的一次性博弈与连续博弈的结果差异。此外,中国医患纠纷升级与医疗事故鉴定的不对称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中国的寻租经济学,计划经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外部性与污染和古迹破坏;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与超载的经济学分析;彩电与航空的业内寡头价格战等案例,都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案例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思想,也可以加以挖掘成为很好的经典案例。如“田忌赛马”就可以视作一个典型的博弈模型案例。
四、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
具体的教学技术手段和方式是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做出的。倡导探究型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让课程教学既要反映国际化趋势,又要实现本土化应用,在教学的设计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原动力,而不是只靠外在的考试压力等让他们投入学习,这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时可以结合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动员学生探究货币起源、功能、货币制度变迁、人民币国际化,开放经济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和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以及不同的货币体系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从而使学生有动力去研究利害关系以及探讨中国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五、丰富课内教学内容,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经济学教学需要大量的图形、表格、公式,如果完全靠上课时在黑板上作图、板书推导公式和书写文字纲要,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够清晰生动,影响教学效果和效率。恰当、高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是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做到图形准确、形象,还可以设计出动态效果,在课堂上能提高内容讲述的清晰性、逻辑性和完整性,配合讲解效率会更高,更生动。
辅助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来提供补充。如课后习题解答、测试、背景知识、相关课程知识联系、案例库、试题库、课程全程录像、疑难问题解答等辅助资源,在保证课内知识简练完整性的前提下,起到补充和辅助学习的功能。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还极大提高了课外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及学习效率。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成人和夜大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工作忙的原因,他们面授的时间短,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
六、教学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而非单方面的填鸭灌输,只有教学互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很少进行过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通常又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作为社会阅历浅的大一新生,他们还普遍缺乏问题意识,更习惯于解答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不善于提问及争论。教学互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学之前,在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了解还接近“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可以提出10个左右与实际关联比较密切的宏观经济问题,如: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你认为一个国家的产出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为什么经济中会存在失业?货币在经济中有什么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中性的么等等,让学生思考后试着回答,然后再引入课程。在课程讲授完相应内容之后,再让学生重新回忆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学了这门课程后,对问题的看法和深度会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发现自己的进步和视野的开阔。再比如,可以提出一些仍在不断发展甚至还存在争论的经济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例如在讲述消费函数理论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高?要促进中国的消费需求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消费会产生什么样的特殊影响?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在全班讨论中陈述本组的意见、看法,并由其他小组对其发言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创新性等加以评判,逐步培养起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对讨论课的情况加以归纳总结,综合评价,以便今后更好地组织案例和讨论教学,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问题研究报告,以巩固加深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认识。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计小游戏以及引入沙盘实验,让学生参与互动的方法学习,比如博弈论部分就可以采取设计小游戏的方法,探讨制定不同的规则和选择不同的策略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
七、作业形式多样化,教考适当分离
经济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做作业回答问题和做计算题以增强和检验学习效果,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通过设计辅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做自测作业,点击答案或成绩便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网上讨论题,让学生参与研讨,教师也可以轮流在线进行答疑,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上交作业又可以分为固定答案作业和灵活分析的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研究小论文等形式。
考核方式可以设计为教考适度分离:学生考试总成绩由闭卷成绩(70%~80%)和开卷成绩(20%~30%)共同构成。其中闭卷考试部分尝试使用试卷(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即70%~80%的成绩可以通过考察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内容获得,由于这部分知识要点稳定,变化小,因而通过试卷(题)库效果比较好。而20%~30%的成绩由任课教师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问题的变化出考题进行考核,这一部分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由于它与实际联系密切,可变性强,不适合将考题固化在题库中进行考核。类似的考核方法在国外也比较流行,它既强调学生应做到扎实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强调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因而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