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地级市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

2019-03-19王丽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江苏省创新能力资源

□王丽丽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进入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攻坚阶段,科技创新对于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根据2017年1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全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都在稳步提升,具有特色的、新的区域创新模式逐步形成。然而在报告中显示,曾连续九年位居排行榜第一的江苏省排名下降一位,落后于广东省,位居第二。与广东省相比,江苏创新开放度不高、外贸经济势头较弱,创新、创业活动不够活跃,创业环境相较拘谨。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要更加注重原始和集成创新,要合理整合利用创新资源,要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对于一个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但有益于了解其创新系统运转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情况,同时还能及时调整区域的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政策。

一、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一)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设计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创新主体、资源和环境。除此之外,城市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复杂人工系统,所以还要最大程度考虑到城市本身的能力,即城市经济创新绩效。

1.城市创新主体。城市创新主体是能对城市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为城市培养人才,输出优秀创新成果的机构。城市创新主体包括城市内的企业、高校、地方政府以及行业组织等。创新主体的数量一方面能体现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其他要素的流动。

2.城市创新资源。创新资源依照创新主体的需求活动,分散在城市内部各处来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它是城市创新系统的基础。同时,创新资源丰富与否能够深度影响城市创新活动的进行。

3.城市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城市外部环境交通、通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不仅对物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一个城市是否能提供令社会人才感觉舒适的氛围,这已成为大城市努力的新方向。

4.城市创新经济绩效。城市的创新活动最终还是为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及要素,建立评价2016年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指标。

4项一级指标:城市创新主体、城市创新资源要素、城市创新环境、城市创新经济绩效。14项二级和21项评价指标:高校(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数量)、城市财力资源(R&D经费与GDP之比)、城市人力资源(城市R&D人员数量)、城市物力资源(城市邮电业务总量)、城市知识资源(发明专利申请数)、劳动者素质(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与总人口数的比重)、市场需求水平(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教育经费占财政指出的比重)、创新基础设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货运量;客运量)、宏观经济水平(人均GDP;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产业竞争力(城市出口额占全省份额)、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程度(第三产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员比重)。最后设计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对各项指标的数据标准化处理,然后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江苏省13市四项一级指标得分和最后的综合得分,最后采用聚类分析对13个市进行分类评价。

1.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其实是一个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本文选择的是主成分分析,设法将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将原本具有相关性的一组指标x1,x2,x3,…,xn,重新组成一组个数比之前并且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z1,z2,z3,…,zm(m≤n),其基本的数学模型如下:

2.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选取样本的自身属性,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所有样本的差异性(相似性),以此对相关的样本进行分门别类以便研究。即通过计算,对研究的地理对象定量分类。本文将利用SPSS16.0,以各项指标得分为基础,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分类。

二、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以前文收集所得的2016年江苏省13市21项三级指标为变量,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利用软件SPSS16.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2016年江苏省各市一级指标综合值及最后各市创新能力综合值,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法,按照四项一级指标的得分对江苏省13个城市分类,便于把握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

通过KMO值检测后做主成分分析得出2016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各子系统和创新能力各指标特征值、贡献率、因子得分矩阵,最后做出评分及排名情况。

综合得分最高的是苏州市,其次分别是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镇江、盐城、泰州、扬州、淮安、连云港、宿迁。本文进一步将13个地级市城市创新能力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南京和苏州;其次有无锡和常州,然后是扬州、泰州、镇江、淮安、盐城;最后一类有连云港和宿迁。

第一类城市,苏州和南京,这两个城市创新能力综合分数位居前两名。南京是江苏省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大批一流水平的高校、研究所,完整的知识创新系统和优越的教育资源。而苏州居于江苏南部,紧临上海。近年来,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际知名服务行业入驻苏州,它的服务行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与产值都比较高。这充分说明了优秀的主体、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和健康高速发展经济是城市的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使它们能跻身如今江苏省的经济发达地区。

第二类城市,无锡、常州、徐州、南通市。无锡和常州两市的创新绩效得分明显较高,反映出其近几年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取得的优秀成果。同时,工业化进程快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徐州市和南通市在创新环境得分较高,而且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格局。

第三类城市,镇江、扬州、泰州、盐城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与第一、二类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排名在全省的下位。它们地处江苏省的中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一般,服务业水平也较为一般,产出水平也不高。但基本都能获得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同时整个社会对于创新活动的重视与投入较高。

第四类城市,宿迁和连云港,这两者由于受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创新环境总体较差,综合创新能力也相较弱。同时,这两者在地理位置上又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它们在创新资源和创新经济绩效上得分偏低,与其余11个城市差距较大。

基于此,江苏省各地级市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挖掘自身特色,填补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脚步。

猜你喜欢

江苏省创新能力资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