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巴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必要性
2019-03-19□邓琨
□邓 琨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长期以来的友好邻邦,两国在经济政治方面互帮互助、互相支持,两国关系为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被亲切地称为“巴铁”,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带动一大批中资企业“走出去”,参与走廊的建设。与走廊相关的能源、电力等中资企业正在不断深入推进项目执行,目前走廊项下多个能源工程、瓜达尔港以及国家电网升级等众多项目都已正式完工,走廊各个项目工作都进度超前。那么,对于“走出去”的致力于中巴经济走廊乃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与以美元结算相比较而言,有哪些利弊,本文将对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巴基斯坦对于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以及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收益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巴投资的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在可行性上具有一定的基础,首先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据《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到2016年底,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1.68%。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连续6年在跨境收付中排名第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人民银行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在全球有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业务覆盖东南亚、欧洲、中东、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为境外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主体提供了便利。
(二)中巴两国对于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中巴双方都有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在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中提到,重点合作领域包括金融合作,中巴双方有意加强金融管理的合作。双方有意愿通过中央银行促进货币合作,实施现有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研究扩大货币互换的数量,探索并丰富双边货币互换的使用范围,通过基于信用投标的方式指定外币进入本国银行,从而为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工程提供金融支持。提升本国货币的结算能力(人民币与卢比)从而减少第三方货币的要求,加强两国的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双方将在相关协议下积极使用双边货币结算贸易与融资。两国鼓励双方的金融机构通过跨境国际银行支付系统来清算和结算,从而有序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加强合法资金跨境转移的便利化。
(三)巴方在此方面作出的努力。根据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发布的报告,巴央行一直在持续不断努力采取政策性措施,推动在巴进出口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实行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根据最新许可,中国银行可在巴基斯坦分支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为处理人民币往来汇款结算提供便利,巴央行还与人民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中巴双方在双边贸易和金融投资领域以本币进行结算。据报道,巴央行已于2015年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巴基斯坦分行在巴开展类似业务。央行称,允许中国银行机构在巴设立人民币结算清算系统有望为银行机构降低人民币交易成本,增强市场流动性,扩大中巴双方贸易投资人民币交易的结算规模。中国银行机构在巴加强金融合作将对增强中巴双边关系,推动巴基斯坦经济特别是巴银行系统的发展产生长远积极意义。
二、巴外汇储备现状需要人民币结算
(一)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受益于中巴经济走廊大量中资企业对巴的投资,巴基斯坦经济稳步增长。世行预测巴基斯坦2017~2018财年GDP增速将达到5.8%。据巴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8年前9个月(2017年7月~2018年3月),巴基斯坦吸收外国直接投资20.94亿美元,中国占13.4亿美元,占巴吸收FDI总量的64%,稳居首位[1]。
(二)巴基斯坦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债务增加,截至2018年5月,巴基斯坦国家外债占储备的比例已达730.4%。2017年,巴基斯坦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8.1%,高于穆迪B级信用评级的57.5%的平均值。2017~2018财年前10个月,巴政府向外国借款96亿美元,上一财年,巴政府共借款102亿美元,照此趋势,本财年末巴政府借款总额很可能超过上一财年借款记录。二是贸易逆差扩大,经常账户赤字,据报道,2017~2018财年前11个月,巴出口达2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进口达55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石油进口129.28亿美元,同比增速达30.4%。据巴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8财年前11个月,巴基斯坦经常账户赤字同比猛增43.27%至159.6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达5.5%[2]。巴基斯坦经常账户赤字于2017年6月达到40亿美元,这是出口相对稳定,进口额大幅上涨必然会导致的结果。三是外汇储备总额不多且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4月6日,巴基斯坦外汇储备降至173.39亿美元,其中巴基斯坦中央银行114.38亿美元,商业银行62.01亿美元[3],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外债的支付和政府支出。随着经常账户赤字的不断扩大,巴基斯坦面临更大的外汇储备压力,到2018年6月22日,巴外汇储备仅在100亿美元左右,仅能维持2个月的进口额。此外,巴基斯坦卢比对美元贬值,在2018年4月达到117卢比兑换1美元的历史最低记录。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构成大部分为美元,对于贸易逆差已经难以为继,如果采用人民币结算,则不会受制于美元。
三、人民币结算对双方企业的影响
对于向巴基斯坦出口商品、服务或工程的中资企业来讲,用人民币结算或支付可以减少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在跨境贸易中以美元结算的情况下,美元汇率波动会增加企业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的不确定性,时时存在的汇差也会减少一部分利润,增加了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人民币跨境结算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降低了汇率波动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时不需要受制于美元。对于进口国巴基斯坦来讲,同样面临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以及为防范此类风险而付出的成本。例如,假设某个从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项目总额为6.0969亿元人民币,在2014年1月1日,以当时固定总价签订合同,201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为1美元=6.0969元人民币;项目完成移交后,2018年1月1日进行项目支付,2018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是1美元=6.5063元人民币。在实际操作中,项目的款项支付进度可能是分期按支付节点付款,为了说明问题,本例假定所有款项在2018年1月1日支付,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项目以美元计价,6.0969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总额刚好折合为1亿美元,合同约定用人民币结算,在2018年1月1日,收到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签订时汇率支付的6.0969亿元人民币,而在2018年1月1日,1亿美元可以折算成6.506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少收了409,400元人民币,这还没算换汇的手续费之类的杂费。
(二)美元计价,美元结算。项目以美元计价,6.0969亿元人民币折合为1亿美元;到2018年1月1日,收1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6.5063亿元人民币,中国出口企业多收了409,400元人民币。
以上两种情况,甲乙双方一方因美元汇率波动获得收益其实就是另外一方的损失,为了规避损失,双方一般都会在合同中约定,获得收益的一方会将汇差支付给因汇率波动遭受损失的一方,导致的结果,其实还是按照最初签订合同时约定的总价收付项目款,只是中间多了几道手续,多交了一些手续费、服务费、管理费等,增加了项目的成本费用,对于企业完全是不必要的,同时用美元支付在无形中要承担美元的铸币税,这也是隐性成本。
(三)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项目以人民币计价,固定总价为6.0969亿元的项目,到项目竣工验收后收回6.0969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款,省去诸多转换费用,节省财务成本,同时对于巴基斯坦外汇储备美元紧缺的状况会有很好的环节作用,不依赖美元,则不必受制于美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巴出口或到巴投资“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采用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可以为多方主体带来收益,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可以规避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导致的损失,同时节省换汇以及返还汇差的财务费用等交易成本;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可以较好地应对外汇储备美元储备急剧下降的状况;对于中国而言,可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获得一部分的铸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