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数学教学为例
2019-03-19候汝臣孙丰云
□李 波 候汝臣 孙丰云
一、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高等教育要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经过5年的努力,做到“四个回归”全面落实,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做到“四个回归”的全面落实,如何做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这是高校数学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
数学是一个工具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类学科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尤其,数学课程本身知识面覆盖广、信息量大、内容抽象、难度高,仅通过课堂教学或学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将数学知识充分地掌握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课堂之外,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很难有时间或动力去做到这一点,因此加强课后学习过程的管理,从第二课堂入手,从考核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帮助或敦促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思考和实践中来,不失为一个必要且有效的途径。
实践是数学课程学习的有力保障,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做支撑,数学知识的学习就会浮于表面,导致基础不扎实,理解无深度,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会慢慢失去兴趣,进一步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如何通过改革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之外的资源,使其能够主动做到积极思考、积极实践、积极互动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
现在关于如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人员大多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缺乏对学生课下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而这往往是更关键的,也是本文探讨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学习过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因为受到现有评价体系以及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学生学风散漫,学习兴趣不足,课上和课下严重脱节等情况。这种状况和我国急需培养高质量本科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国内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点,并积极探索各种改革举措予以改善。
现行大部分的改革措施都是围绕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展开。为此,有的高校从改革学校的各项评选政策入手,包括改革职称评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等不合理的政策导向,采取科研与教学并重的举措,刺激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精力;有的高校侧重于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加强对教师授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等。另外,很多高校提出的“模块化教学”、“慕课和微课”、“建模引入数学教学”、“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都有一定的成效和借鉴意义。关于对课后学习过程的管理方面的改革却是较少,任何知识的掌握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但就目前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的大环境(课时少,人数多)来看,仅在课堂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效果不理想。当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通过布置作业等措施来敦促学生课下的学习,但大多流于形式,也有的高校在学期中期进行一次期中考试,效果不错,但限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的高校也提出鼓励学生参加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等来试图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也仅仅针对较为优秀的学生,对较差的学生不太起作用。还有建立微信群增加互动,课后布置作业的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积极性,这些措施,有的已在做,有的缺乏制度性和约束性,无法从实际上对学生形成激励。
三、加强学习过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依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的目的主要是为平日成绩搭建平台,学生的平日成绩以各小组的平均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小组成绩排序并赋分。分组的意义是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中互帮互助,查漏补缺,也能拓展思维,增加知识面。众所周知,关于数学的学习,交流很重要,闭锁自己,闷头自学或许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事倍功半,不适合快速、高效、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而与同学的交流往往能更容易打开思路,增加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分组,要秉承公平合理的原则,尽量做到每个组的学生实力均衡,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分组的方式,可以借鉴之前的成绩,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小测验作为参考,让学生自主参与分组效果更好。
(二)改革作业的安排及批改方式。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作用很突出,效果很明显。但对大学生来说,传统布置作业的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起到督促和约束作用了。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或者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写作业没有积极性,教师批改作业也没有劲头,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业俨然已经成为鸡肋,改革迫在眉睫。不能否认作业的重要性,但方式需要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线上软件开发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人性化,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作业通过线上布置,线上批阅,手机操作,方便快捷。这里要注意为方便师生在作业上的互动,要遵循的原则是“量少、次多、灵活”,学生完成得轻松,教师批改得轻松,反馈也及时。
(三)开展多频次、少数量、重基础的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摸底,以往由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包括考场安排,试卷印刷以及试卷的批阅等),很多高校最多实行一次期中考试。这对于有些专业还是可以达到一定效果的,但对于像数学这种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节奏快),测试的战线如果拉的过长,效果不好。因此,改革缩短测试的间隔,按知识点测试,可随堂,可课后。采用线上进行的模式,题目不宜过难,量也不宜过大,只考察基本的知识点。其目的无非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及时自查,把基础打牢,同时教师批阅的难度也不会太大,便于实施。在此基础上,期末的试题难度可以适当放大,综合能力的考察可以加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把更多的功夫用在平时,不懈怠,有兴趣,有激情。
(四)改善考核机制。现行的制度,学生期末的综合成绩往往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打分主要由任课教师依据作业和出勤等环节给分,占比为30%左右,期末成绩由卷面分给定,占比为70%左右。这种考核机制具有很大缺陷:第一,因期末成绩占比过大,往往使得学生疏于平时的积累,只关注期末一张卷,而功夫不用在平时,导致成绩不理想。第二,这种机制下平时成绩缺乏硬指标,水分较多,弹性较大,某些考生的期末成绩使得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平日成绩以使其及格,这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困扰,常导致不公平。基于以上的事实,结合上面提到的各项改革措施,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扩大到50%~70%,且主要由平时的作业分和单元测评分确定(线上软件会有记录),期末占30%~50%。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期末考试的成绩也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结语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本科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是针对目前本科教学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且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该项改革是在经过前期不断地调查、分析和讨论整理出来的一套方案,这套改革方案也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实事求是地开展符合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案。相信在国家的本科教育改革大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本科教学一定能早日实现“四个回归”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