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方式探索

2019-03-19□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党组织考核

□刘 明 曾 健

一、引言

在2014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2]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加强高校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和完善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的根本要求。

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员的考核方式,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是关键。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的党员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从政治理论学习、先锋示范、组织观念、廉洁自律等方面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进行评价的工作系统,目的通过考核评价来加强党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深化高等学校办学改革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考核评价尤为关键。为深入了解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本课题组召开专题座谈会5场,访谈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党务干部、师生党员代表60余人,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分,有效回收率98%。通过调研,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发现党员考核工作中存在以下现实问题。

(一)考核评价内容单一、标准无序化。党员考核评价一般是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民主评议进行,有一些基层组织只重视评价的结果,忽略了过程的考核。民主评议容易形成发通知、下文件,简要拟定几条抽象的评价标准,随意添加各种附加条件。教师党员评价容易以教学科研业绩为准绳,脱离党员考核的本质,不利于党员的考核工作。在教师党员群体中,教学科研考核评价虽然有一定的横向可比性,但是容易忽略党员应该具备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党性修养的要求。考核评价内容的单一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度。

(二)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党员考核评价往往采用投票的方式。一般来说,无法做出恰当的决定,投票就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选择,也是最能让人们接受的一种评价方式。然而,投票的主观因素、人情因素等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评价的激励,反倒会挫伤一些正直的、政治觉悟高的党员的积极性。投票的方式无法营造一种制度规范的环境,缺少一定的公信度,也潜在地使得考核变得更加世俗化,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缺少量化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缺少量化制度,精细化评价数据有待提升。考核评估的标准以定性为主,定量考核较少,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较低。在实际的考评机制中,主要围绕着日常学习、思想教育、廉政建设、党风教育等项目进行考核,缺少一整套的量化指标考核评级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活动的指向,是具体目标实施中的量化标准,有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目标化管理和实施。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标准,既要有定性标准、也要有定量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评为主,建立完善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三、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的目的及基本原则

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激励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考核过程中坚持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三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反映了高校党员队伍中先进性的综合指标,涵盖了多方面内容。综合指标的设计要遵循科学与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考虑与高校工作紧密相关的指标内容,也要避免流于形式,做到指标的考核有效性。指标的设计既要从总体出发,又要考虑到细节,力求综合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具体性。

(二)“公开、公平、公正”三结合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综合指标的拟定及确定的工作方式应该向全体党员公开,充分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杜绝少数人操作,或暗箱操作,让考核评价公开化。采用层次分析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重设计,确保公平的原则。在考核评价实施过程中,应该确保公正,不偏袒,无私地执行考核评价方案。同时,考核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切实符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实情况,以达到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的作用。

(三)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考核评价既要关注指标的量化,也要考虑业绩的质性要求。涉及到至关重要或影响重大的事故(譬如教学事故、师德不良等),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党员考核评价工作要尽量避免考核方法的片面化。对高校党员的考核既要看量化考核评价结果,也要分析关键的行为事件,所谓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发挥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提升考核评价的科学合理性。

四、党员考核评价内容及量化考核指标

(一)基层党组织党员量化考核指标。量化考核评价作为教师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政治过硬、思想觉悟高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障。通过量化考核,是高校教师党员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党员的责任与要求。根据调研情况,结合高校教师党员的特点,学校制定了高校教师党员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一级指标设为4个,包含政治理论学习(占30%)、先锋示范(占20%)、组织观念(占35%)、廉洁自律(占15%)。

1.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下设4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评价标准略有差异: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评分标准:满分5分。运用理论主动发言得5分;主动发言但质量较好得4分;主动发言但质量一般得3分;主动发言但质量较差得2分;无故不言者得0分)。二是思想汇报,预备党员每一个季度递交一份思想汇报,正式;正式党员每学期递交一份学习体会(评分标准:满分5分。按时保质完成得5分;按时但质量一般得4分;未按时保质完成得3分;未按时但质量一般得2分;不完成得0分)。三是两学一做,熟悉党的基本知识(评分标准:满分15分。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党的知识问答闭卷考试,按照满分100分的得分乘以系数0.15)。四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评分标准:满分5分。在公开场合(含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违反党的路线等言论一次得0分)。

2.先锋示范。先锋示范包含4个二级指标: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评分标准:满分5分。优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差2分)。二是勤恳工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身正为范(评分标准:满分5分。优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差2分)。三是教学质量评价(评分标准:满分5分。优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差2分(按照校评估中心评教等级给分))。四是科研项目立项或结项,论文发表(评分标准:满分5分。国家级课题得5分;省级课题得4分;校级课题得3分;其他情况得2分。一级论文得5分;二级论文得4分;三级论文的3分;四级论文得2分。满分为5分)。

3.组织观念。组织观念下设4个二级指标:一是民主生活会(评分标准:满分20分。每月一次民主生活会缺勤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二是组织观念强,处理问题遵守组织程序(评分标准:满分5分。违反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三是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评分标准:满分5分。未参加活动扣2分,扣完为止)。四是按时缴纳党费(评分标准:满分5分。未按时缴纳扣5分。)。

4.廉洁自律。廉洁自律包含以下3个二级指标:一是自觉接受其他党员及群众监督(评分标准:满分5分。违反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二是遵守党风党纪、遵守校纪校规(评分标准:满分5分。违反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勇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评分标准:满分5分。违反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二)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评价程序。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后,应按照严格的程度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基层党组织党员考核评价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党员自评阶段,基层党组织党员对照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要求打分,进行自我评价,并撰写自评报告。第二阶段,评价复核阶段,主要由考核小组根据相关原始材料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自评内容进行复核。第三阶段,党员述职阶段,每名基层党组织党员向所在党组织全体党员进行述职。第四阶段,民主评议阶段,由本部门的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党员进行民主测评,接受党外的群众监督。

五、结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开展工作和凝聚党员的重要基石,是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组织圆满完成联系师生员工、组织师生员工、教育师生员工、团结师生员工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党员量化考核评价过程中遵循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公开、公平与公正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兼顾高校工作的特点,突出教学科研评价的先锋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党组织考核
基于DOPS评分表细化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应用研究*
清华党组织公开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内部考核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