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游憩资源的《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教学内容研究
2019-03-19林开淼
□林开淼
武夷山国家公园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包含8个主类、27个亚类、88个基本类型。1992年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公园内地貌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以自然教育、动物研学旅行、动物摄影、动物观赏等旅游产品成为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活动形式,拥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基于此,本文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结合武夷山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户外游憩资源特色,试图阐述《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的理论体系以及游憩开发、实施和管理等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的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一、PBL教学模式与问题导向
PBL模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情境预设和创设、让学生面对真实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建构[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武夷山户外游憩为重要案例,以游憩机会谱理论来阐述城市公园、乡村(特色小镇)、国家公园等的不同游憩机会,以问题式学习的模式教学为主,教师辅导讲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辅助等多种方式,达到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知识构建的目的。在问题导向上,归纳出户外游憩管理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休闲效益是户外游憩开展的前提;二是户外技能是户外游憩的基本能力培养;三是户外游憩规划和开发是户外游憩管理的核心应用;四是自然资源管理是户外游憩的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学生更好地对户外游憩的效益、能力、应用和保障的有深层理解。
二、《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的教学模块构建
结合武夷学院位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办学条件,以问题为导向来提炼和安排《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课程的讲述内容。教学模块内容安排整体思路为游憩场景认知-游憩理论引入-游憩主题讨论-游憩设计拓展教学框架,具体为:在游憩机会谱的指导下构建了城市公园、城市郊区公园、乡野地区和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四个游憩场景,并基于六大理论指导,提出了四个“户外游憩+”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的方式,掌握《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知识和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具体阐述如下。
(一)构建了“户外游憩+休闲”的融合体系。课程内容主要是在总论部分开展,从休闲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入手,讨论户外游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因,揭示户外游憩的内涵和行为模式。因此,其教学内容设置主要关注点偏向基础理论、公共政策和社会关怀等,一是区分了休闲、游憩和旅游三者的定义和界线;二是阐述了户外游憩概念、相关问题与观点,尤其是休闲领域在社会与人类的发展的应用,如对各类特殊群体表现出较多的关注,如残疾人、老年人和青少年[2];三是分析了户外游憩的休闲效益,这里列举一些森林养生的案例来说明户外游憩的休闲效益。
(二)“户外游憩+运动”模块构建。阐述户外运动和户外拓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侧重于掌握各种户外技能和户外运动的管理,教学内容设置主要是户外活动如登山、徒步、露营和探险等;该部分课程内容可以引入深度休闲、游憩涉入程度、游憩专业化、游憩体验、行为动机等理论。
(三)“户外游憩+资源管理”模块构建。将游憩、资源和环境协调统一起来,引入游憩承载力管理等理论,开展游憩潜力评估、游憩生态影响、游憩景观等相关课程;分析户外游憩机会的提供者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部门的户外游憩供给情况以及三者的合作关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侧重于以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对象开展教学。
(四)“户外游憩+旅游”模块构建。侧重于掌握户外游憩规划、开发、管理和评价教学,探讨游憩土地空间、游憩活动、游憩设施、游憩路径等的管理与规划实践,进一步发挥我国户外游憩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三、总结及建议
(一)引入人文学科属性,注意学生情感培养。《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课程内容设置要要始终秉持人文主义情怀,把“休闲”作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从户外游憩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情感联系角度,将地方依附、真实性、地方性、本土现代性等人文主义地理学概念引入《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休闲涉入的程度对场所产生场所依赖及场所认同的因果关系,更好地阐述户外休闲与游憩的行为;第二,基于生命状态的范畴来认识户外休闲与游憩,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生命教育理念,让学生实际体验户外休闲生活,从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乐趣,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第三,注重负责任环境行为和意识的培养,在本土户外休闲与游憩语境中探究户外游憩者负责任环境行为发生的路径、过程与机制。
(二)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户外游憩的精准、小众的利基市场,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户外游憩+X”课程体系中,开展户外游憩设备和技术、精品小包团定制服务、户外露营和营地、户外拓展等方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策划和实践。
(三)结合典型案例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运用到户外休闲与游憩管理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3]。本课程所选案例,主要针对现实中各类自然保护地,特别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展户外游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休闲、运动、旅游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四个角度进行案例教学,纠正死板和枯燥的理论教学思维模式和板书形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