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性研究

2019-03-19王文举李亚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课理论课互联网+

□王文举 李亚楠

一、“互联网+”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也不断地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影响。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利用网络媒体与技术,创新思政课课堂,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智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二、“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优势

(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听,另一种是以社会实践场所和活动为主的教学实践载体。现如今,“互联网+”时代到来了,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学载体也应该与时俱进,表现为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微博、微信等形式多样化,这也使得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多样化、多载体的新优势,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二)教师主导性越来越强化。现如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利用好课下时间以及更多课余时间来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但在“互联网+”时代,使教师逐渐散失了权威地位,学生具备了更多的主动权,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而不是灌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三)学生主动性发挥作用愈加明显。“互联网+”时代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信息量和获取知识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多了,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所带来的知识,而是可以多方面地冲破传统的教师授课形式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满足自身对学习知识带来乐趣的一种探索和满足。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也要求大学生应该有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对于互联网的一些错误观点或者看法,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教学新方式有所创新。“互联网+”时代,教师拥有多样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多方面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主角由学生来扮演,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堂学习及课后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弊端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教学内容遭到利益多元化的冲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发展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授课设备,课堂上还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缺少一些说服力和吸引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化的设施进行的授课,同时也应该有互联网思维,树立“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意识,增加课堂吸引力和自身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品质有待加强。现如今,“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资源如潮水般涌入网络平台,这使得信息资源量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信息一股脑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有一些热门的优质信息资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也会使得学生忽视其他信息资源,另外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面对大量涌入的互联网资源时,有的人会对互联网信息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认识不全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产生偏差,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教学效果和教学品质就不能良好地呈现出来。

(三)教学资源的共享型未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需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求高校系统内的所有部门应该通力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和模式,但是现如今,由于高校系统内资源整合不充分,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顺畅,“互联网+”的育人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这需要高校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下力气尽快解决,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

(四)教学方式的供给矛盾突出。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人数基本都在100人左右,这样就使得教学实践环节减少了,“互联网+”时代的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不多甚至没有这种模式,很不接地气,使学生感觉到课堂非常枯燥,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载体理论发展得很快,但是也滞后于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教与学过程中供给矛盾明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策略

(一)高校意识形态需掌握领导权。现如今,网路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网络具有普及化、高速传播化的特点,在这种形势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这就给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课题,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压力,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意识形态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他们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创新。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得比较迅速,这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学时期,学生正处于人生“三观”的重要塑造阶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持创新理念,用新的理念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及不断适应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需创新。思想政治课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而且也要坚持内容的趣味性,与时代接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保持授课内容准确性的基础上,授课内容也应该用网络化、数字化的语言展现出来,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需创新。“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形式多样,理论传播效果良好,提高思政课堂的“抬头率”。要坚持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加快网络化的课程建设,从而提高课程结构的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政治课理论课互联网+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课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