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创新券助推科技发展实践探讨

2019-03-19张鸿雁周超进乔富强李志敏仇汉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工作站小微京津冀

□张鸿雁 周超进 乔富强 李志敏 仇汉林

一、引言

为了促进首都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发展,北京市于2009年启动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该平台以2018年4月正式出台的创新券政策为抓手,在开放共享和市场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在相关制度上进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财政资金绩效激励创新;在利益分配机制上推进市场化运营和多方共赢;在实际运行中推动首都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内科研仪器与设施、科技从业人才、科技转化成果等的高效整合。以点带面地推动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创新。

创新券政策是在国家一系列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要求下建立的[1],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和科技投入模式,一方面,通过相关市场激励手段将集聚的创新资源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激发“中小微”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激励科研人员建立为需求而科研的指导思想[2]。首都科技创新券主要由政府发放用于鼓励北京市“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充分利用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的资源开展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等收取创新券的单位持创新券到指定部门兑现并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购买科研活动使用。

二、北京市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实践情况

首都科技创新券新政策自2018年4月9日正式出台以来,北京市各个区县以及依托各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基地有效地与各级企业进行了对接,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有效地推进了首都丰富科技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

(一)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各区工作站开展工作。

1.门头沟工作站。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门头沟工作站开展了联合军民融合领域中心组织北斗时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就北斗制导综合组网技术与保利国防科技研究中心进行了科技需求对接,服务涞水县麻核桃产业促进成果落地京津冀,组织区内企业和军民融合领域中心对接,配合北科院基地与区内企业技术对接以及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创新劵使用企业等一系列工作。

2.房山工作站。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房山工作站接待了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大学委员会委员对房山区双创情况开展的调研,组织与北方工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校企一对一精准对接。

3.大兴区工作站。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大兴区工作站(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培训、发布通知等办法征集大兴区内企业科技需求,根据需求对接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相关基地院校,解决企业需求对接北京服装学院,对接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科技资源等一系列工作[3]。

(二)“百进千”对接活动。“百进千”即百家实验室进千家企业。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联合丰台工作站举办了“百进千”生物医药专场对接会。此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怀柔工作站、开发区工作站、丰台工作站、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北京建材总院基地、北方工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建材总院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中科院基地、北京印刷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新材料领域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大基地、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华北电力大学基地、北京科技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大实验动物中心、中国建材集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科技金融领域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园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新材料领域中心、能源环保领域中心、北京建材总院基地组织、能源环保领域中心等各级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服务基地进行了多层次的“百进千”对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促进功能的发挥。

(三)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对全国的辐射作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对于全国各地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也具有积极而广泛的作用。中国建材集团基地与宁夏需求对接会顺利开展,华北电力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与南京六合区人民政府开展产学研区域交流对接,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正式启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推动青岛崂山产业发展,中科院基地组织中科院过程所与石家庄企业进行对接交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家庄合作站京石技术转移项目对接,中科院基地成功与潍坊光电园进行对接,“一带一路16+1国际科技园区”匈牙利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约对接等一系列对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北京市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创新券政策实践中的不足

虽然首都科技创新券新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效,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有效地推进了首都丰富科技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缩减了“中、小微”企业以及创新创业团队用于检测和科研研发方面的经费开支,但仍然具有可以改善的方面。

(一)首都科技创新券的适用范围依然较窄。首都科技创新券当前主要的适用服务范围有:一是技术转移服务;二是委托开发服务,比如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究与试验开发;三是检测检验服务,比如样品、新产品、产品性能测试等;四是专利申请代理服务;五是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开展的各类技术服务。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在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需要更大的支持,现有创新券服务范畴仍需扩大[4]。

(二)科研机构数量与服务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科技创新券在发行时已对使用科技创新券的科研机构范围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一般都面向首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者科技服务平台的技术服务范围,这样就将部分企业业务仅局限于北京地区,直接导致了科技创新券使用效果不理想[5]。

(三)首都科技创新券使用期限较短。目前,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地区科技创新券的有效期普遍为1年,对于研发类科技创新活动,需要长时间的累积试验才能产出有效的科技成果,研发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原始创新的风险性更高,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没有考虑到合理的科研研发规律。然而,在1年内如不能完成相关的科技服务,创新券亦将逾期并作废。最终导致“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前期投入的物力、人力及财力浪费。因此,“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基于对现实风险和利益的衡量大多不会进行原创性较高的研究,尽可能选择短、平、快的研究或用前期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申请和兑现创新券,使科技创新券的效力大打折扣,起不到相应的促进创新的作用。

四、北京市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创新券政策实施的建议

北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加快,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财政普惠性支持的实现和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施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为“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研发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基于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以来在管理与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培训及宣传力度。创新券实施相关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文件、会议组织和新兴媒体方式向“中、小微”企业和科技研发从业人员宣传科技创新券政策。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各级科研机构、在京高等院校等创新券申请和使用的一线单位在科技创新券的申请与使用方面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从而增强首都科技创新券各参与主体对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的认识和使用能力,最终充分发挥出首都科技创新券的功效。

(二)逐步拓宽首都科技创新券的适用范围。科技创新券除了支持检验检测服务、代理专利申请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委托开发服务、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开展的各类技术服务外,在创新管理、市场研究、商业流程塑造、售后服务方面的开发研究、技术咨询、产品评估和认证、概念证明、样机设计、田野测试、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拓宽使用。从而全面激活“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创新欲望。

(三)扩大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适用范围。实现北京各区县联动,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分类指导;深化推进管理改革,全程支持创新创业,无障碍先领先用先兑;鼓励大胆创新拓宽思路,着力加快创新,推进协同创新能力,推动更多大企业、高等院校和各级科研院所开放和共享创新资源。

(四)推进科技创新券京津冀互认使用。目前除北京外,各地均有实施科技创新券。然而,各地的创新券政策大都是在该地方区域内实施,这就限制了科技创新券作为一个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流动。因此,本文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京津冀地区加强沟通和统筹,建立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制度体系和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京津冀三地创新券使用范围的互认,从而推进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地区与经济欠发达的河北地区的协作,推进科技资源丰富的地区向科技资源较少的地区辐射,从而加强首都科技创新券的使用效力。另外,为实现全国统一的科技创新券制度提供有效的前期探索。

五、结语

由北京市科委牵头的首都科技创新券,有力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整合、三地政策优化,形成了服务体系。将推动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最终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工作站小微京津冀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小微课大应用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小微企业借款人
建立工作站 力促杂志健康发展
——《行政科学论坛》杂志工作站挂牌运行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