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019-03-19马洪范

财政监督 2019年2期
关键词:财税财政改革

●马洪范

刚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西方民粹主义思潮泛起,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从国内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财政上看,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较大幅度地减税降费和扩债增支,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取得明显成效,但也积累了一定风险,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赤字规模增加、财政风险集聚等诸多问题凸显。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我国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难逢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赋予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械化为核心特征,英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核心特征,德国和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为核心特征,美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近些年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实现智能化,美国仍然有一定优势,但中国的优势正在超过美国。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人均单位成本,中国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城市规模大,城市集群多。在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人口2486万,仅相当于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在美国,国土面积937.3万平方公里,人口3.2亿左右,仅相当于中国三个大省的人口总量。投资建造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中国的单位成本收益率世界最高。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是中国等了近200年才遇到的历史机遇,为我国经济增长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二、新时代财税改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过去,财税改革围绕市场解决缺位和越位问题,任务较为单纯;现在,则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财税改革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在此过程中,财税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转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支柱性制度创新,为经济社会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财政在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等方面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立足于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将深化财税改革与加强财政管理有机结合,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必然选择。

对此,刚刚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释放出清晰的改革信号,围绕减税降费、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展开,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关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中国在成长,在发展,而且有着极为光明的前景。我们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为做好2019年的财政工作,特别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做好以下五方面重点任务。

首先,通过改革财政收支管理机制防控重大财政风险。“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①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养老金不可持续、财政可持续性压力上升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一系列难题亟待破解。为此,需要通过减税降费、调整支出结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维持国内经济增速,稳住就业;需要致力于花钱买机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进步,缓解社会矛盾;需要防止和纠正地方脱离实际出台支出政策,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作用,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维护和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过推进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夯实国家治理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现代财政的理念深入人心,现代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行,但尚未取得根本性成功,国家治理的财税基础和支柱仍然需要加强与巩固。为此,需要完善增值税改革,妥善解决增值税“留抵”问题,简并税率,简化税制;需要引入预期管理,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和中期财政规划,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问责;需要继续推动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高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第三,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改革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社会、党建等全部领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财政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②财政与“四个全面”的各个方面都紧密联系,而且责任重大。为此,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使经济增速保持在6.5%左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经济基础;需要改革现代财政制度,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快财税法治化进程,推动其他领域的法治化,全面实现依法治国;需要坚持预算公开和透明、加强预算审查和监督,促进反腐败制度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财税制度屏障。

第四,通过创新财税政策工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基本手段。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创新财税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财税政策从刺激性投资有序退出,转向通过减税降费等手段,使实体经济轻装前进;需要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整合、规范、减少政策性补贴资金,更多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将财税政策的重心从扶持企业、选择产业转向激励创新、培育市场,更多地运用加速折旧、税前扣除、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间接税式支出形式,确保达到政策预期目标。

第五,通过有效发挥财政“黏合剂”作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财政具体的收收支支,看似微不足道,却是“黏合”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重要介质。为适应新形势、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需要立足国家站位,审视财政职能作用,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财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立足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优化要素配置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协调发展;需要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综合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区域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立足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内外联动性,推进国际财经合作,维护国际政治、经贸等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8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9页。

猜你喜欢

财税财政改革
改革之路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改革备忘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改革创新(二)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