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步沙人的心声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出发,让生态文明基因永传承

2019-03-19

甘肃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防沙治沙

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专门到八步沙看望“六老汉”三代人,强调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习总书记对八步沙人的肯定像春风吹拂着他们的心田。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说:“以前总有人问我,你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偏偏来种树,是不是傻着呢。现在总书记对八步沙林场工作的肯定让我们心里有了底。”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连日来,八步沙人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又向新的目标出发了。他们表示,总书记已经为八步沙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八步沙人将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篇章。

持之以恒承包治理沙漠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前赴后继,薪火相传。随着岁月流逝,八步沙林场接力传承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打破原有的家庭联户式承包经营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八步沙形成的社会影响力,带动社会力量和人才接续投身防沙治沙事业。专门聘请专家,联系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帮助八步沙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经营制度,为八步沙林场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培养新时代治沙人,弘扬八步沙治沙精神,持续推进防沙治沙。

在效益联结上,结合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机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八步沙发展实力。积极争取国家三北工程、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防沙治沙专项等防沙治沙项目,助推八步沙林场生态建设。目前,已争取“蚂蚁森林”公益植树造林项目初步落实投资1000万元,碳汇林公益项目初步落实投资30万元,柯尼卡美能达腾格里治沙公益项目投资8.2万元。

探索治沙用沙新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在深入实施治沙造林的过程中,八步沙人希望能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能推广、可复制的路径。其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也是考量之一。经科学规划设计,八步沙大景区将建设义务压沙基地,充分利用“时代楷模”先进群体榜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中设置义务压沙植树体验点,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压沙植树体验。同时,大力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众筹造林等模式,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资等形式参与八步沙防沙治沙。

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考量之二。大力开发沙产业让他们找到了立足点,依托林场林木资源,按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持续发展沙漠“溜达鸡”、梭梭接种肉苁蓉等沙产业,打造“八步沙”沙产业和沙区农产品品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林场发展后劲。

让生态文明思想代代相传

第一代“六老汉”的治沙精神感染着无数人,更是感动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兑现父辈们的绿色承诺,完成父辈们的治沙遗愿,第二代治沙人相继接过父辈手中治沙的接力棒,走进了八步沙。现在,第三代治沙人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林场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1.25万亩土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枸杞、红枣,帮助带动2500多户移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固定资产也由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原来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成为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

现在,又有许多群众自发加入到治沙队伍中来,他们当中有志愿者,有当地老百姓,也有大学生。当下的八步沙迎来了事业的新天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底色不变、扎根荒漠压沙造林的主业不变、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精神不丢的新发展思路。郭万刚说:“有总书记给我们撑腰,我们治沙造林的决心更大了。”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防沙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滴灌节水技术在治沙造林中的发展与思考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旅游商品创新研究——以浙江特色旅游纪念品为例
图们江流域朝鲜族特色旅游景观设计与文化研究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