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成本:政策效果与未来走向
——《财政科学》2019 年第2 期专题沙龙综述

2019-03-19李利华

财政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创研究院调研

2019 年9 月2 日上午,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编辑部和中国成本研究会①中国成本研究会于1980 年9 月由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深入关注并研究当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级阶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与效益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第一任会长为时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许毅先生,后来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即现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降成本:政策效果与未来走向”专题沙龙在北京举行。“降成本”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于2016-2018 年连续三年开展“降成本”大型调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9 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大型调研组由院领导带队,分赴全国19 省、30 个市县,面向实体经济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对企业成本情况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考察和分析,已通过线上收集样本12175 份。此次,《财政科学》专题沙龙邀请政策研究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就“降成本”的措施、效果,及其与我国财政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逻辑进行深入探讨。

专题沙龙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刊物编辑部主任邢丽研究员主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研究员致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玉德,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于增彪,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二龙,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斌出席沙龙并做主旨发言。

傅志华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降成本”大型调研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自主策划并实施的,在实践、政策和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2016 年,随着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财科院意识到降成本对当下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以及财政政策调整的重要影响,而且财政部门历来关注企业的成本问题,因而果断选择了“三去一降一补”中的“降成本”作为财科院的品牌调研活动。三年来,“降成本”大型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及较大的社会影响。2019 年,财科院“降成本”调研聚焦于区域差异、成本类别与企业类型,成立了调研专题组,如外向型企业成本专题组、科创型企业成本专题组,以及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专题组等,重点关注税费成本与融资成本,同时关注区域差异,形成了多视角三维立体的研究模式。

此次与中国成本研究会合作举办专题沙龙,旨在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共同探讨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口老龄化、环境治理成本压力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局面下,“降成本”政策实施三年来的效果;同时,通过此次专题沙龙的举办,为2019 年财科院“降成本”调研成果发布提前预热。现将此次沙龙上专家发言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降成本”政策效果显著,下一步须重视稳预期、法制化及精细化

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外需难以提振的影响,外向型企业承受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市场层面成本上涨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关税提高与汇率波动及其引致的财务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其中加征关税对外向型企业成本的影响越来越重。另外,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促使国际间产业分工格局进一步调整,以及不断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对外向型企业也形成了无法避免的外部冲击。2015 年以来,各项外贸支持政策对外向型企业降低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制度性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放管服政策和改善营商环境措施成效明显,企业获得感明显提升。外向型企业的政策需求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对冲了减税降费给企业带来的政策红利;二是部门间、区域间政策协调性不足影响了政策红利的释放;三是减税降费政策的受益面应当均匀;四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进一步放大经济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外向型企业成本调研组充分调研后认为,外向型企业成本上升可能会加速产业转移的速度;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弱化了民间投资意愿,并对企业或民间投资布局及规划形成掣肘;另外,营商环境的短板影响了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然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放大将成为常态,政策供给应站位更高,从管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角度出发,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同时注重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法制和信用环境。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降成本政策成效明显。政府放管服改革实招多、效果好,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用工成本与融资成本。调研发现,民营企业降成本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行政人员素质不高、金融机构地位强势、中介机构违规操作等;同时法制与制度体系不健全制约了企业创新;体制机制中存在的监管缺位与信息孤岛问题也制约着降成本政策的高效实施。因此,推进改革流程优化和人员素质协同提高;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坚决严厉打击合谋侵犯中小企业利益的行为等措施,应成为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2019 年财科院“降成本”调研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调研数据与实地调研资料显示,受益于国家对科创型企业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的引导,科创型企业研发成本增长迅速,但是与国际普遍情况相比较,政府投入力度还偏低,投入结构不尽合理。通过深入研究,调研组认为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的投入比例偏低,是导致我国科技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而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并加剧了科创型企业研发资金需求两极分化的程度。政策供给应优化顶层设计,一是进一步放宽贷款审核标准,成立国家研发基金,为企业提供一些融资支持;二是分类施策加大关键领域重要科创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力度;第三对特殊行业、特殊设备加速折旧;第四建议适当放宽企业亏损结转期限的规定,尤其对一些关键行业科创型企业,可以向后无限期结转;第四设计针对科技创新领域施策的财政补助政策;第五成立相应的担保基金,专门为重点领域科创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等。

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以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为核心目标

通过统计分析2008-2018 年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后可以发现,2018 年上市公司全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2008 年明显下降,说明“降成本”政策是有效的。在机械制造行业和建筑行业内部,“降成本”政策的实施对企业财务费用下降的推动作用明显,但行业经营形势仍比较严峻。与美国相比,当前我国科创企业制造高性能科技产品的成本过高,因而无法获得规模化生产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从企业财务报表来看,成本动因在于财务费用的增长和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构成其实以中层和高层的人员成本为主;另外,管理费用中折旧费用反映的其实是过去企业所做决策的经济性。企业管理费用的构成、原因、结构等都是从企业经营效率角度“降成本”的重要切入点。

降成本应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国家统计局2017 年数据表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17%,成长空间很大。在企业外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降成本首先是经济效率问题,政策供给的目标和策略应以激活微观主体的积极性为核心。同时,“降成本”又是社会效应问题,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效果应形成国家与企业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降成本是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涉及新增价值分配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企业自身应重视建立利益共享的降成本激励机制,让企业与员工共同受益。第二,国家应该把降成本纳入宏观决策当中,政府投资过大将对微观主体利益产生挤出效应,增加微观主体的负担。制定实施降成本政策时,须关注市场主体管理会计中的业财融合表现,从而能够针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堵点、痛点、难点进行分类施策,提高降成本政策的精准性。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降成本政策及其实施过程与效果,可看到不同时期“降成本”政策的不同特点,但不同时期的“降成本”都与财政有直接关联。降成本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的长期任务而非阶段性措施。未来“降成本”政策将以打造成本效益型经济体系,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成本竞争与综合竞争能力,以及提升国内产业链可靠性与协调性为目标,大国竞争时代的成本竞争问题必须坚持宏观思维,综合施策;应重视产业链的相互协调性,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是形成产业链整体成本控制体系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科创研究院调研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不是我!是他捣乱!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