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典型城市发展设计产业经验对广州的启示
2019-03-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产业的衰败和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速增长,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设计日益成为推动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创新活力的主要工具。以文化为资源、以设计创新为手段发展设计产业的做法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经济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
一、国外典型城市发展设计产业的经验
(一)赫尔辛基——设计主导的智慧之城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能源匮乏,芬兰政府当即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创意型产业。1997年,政府集合学术界、艺术界、产业界、教育部和文化部等人员组建芬兰文化产业委员会,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制定了“以设计主导城市发展”的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使赫尔辛基逐渐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和设计都市。
赫尔辛基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措施:其一,打造“设计区”名片。赫尔辛基政府在市中心规划出一片“设计区”,将当地的创意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设计产业集聚地。该设计区跨越25个街区,由200家不同类型的设计商店组成,里面包括画廊、古玩店、设计工作室、时装店、博物馆、餐厅和各种展览馆,诸如设计博物馆、芬兰建筑博物馆和芬兰设计论坛都坐落此地。设计区聚集了许多民间手工艺人和独立设计师的本土品牌,不仅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到此消费,还将这些品牌拓展到海外市场。园区内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设计论坛,还有艺术之夜、赫尔辛基设计周、时装展示交易会等,让设计师与公众得到良性的互动。其二,精心筹划设计活动。赫尔辛基政府积极推动各种设计论坛、竞赛、展览和设计周等交流活动的举办,为公众和设计师们打造国际性的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芬兰设计论坛,搭建国内外展览和比赛等交流平台,让设计师和企业有机会建立商业合作关系。从2012年起,每年都举办赫尔辛基设计周,让不同的设计师有机会充分展示所长,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设计文化与产品。其三,产、学、研相结合,重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芬兰政府十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促进设计行业发展的同时培养年轻的设计师。政府、企业和高校相互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开发。在设计教育方面,芬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体系。芬兰的小学生已经可以开始接触到建筑设计方面的内容;中学生可以学习家具设计、陶瓷设计、纺织品及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学科;高校的设计教育更是注重跨边界、跨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将设计融入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孩子们在设计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不仅从小培养了尊重设计的意识,还有助于日后为创意行业储备人才。
(二)柏林——兼容并蓄的创意之城
德国首都柏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柏林工业设计从19世纪兴起,包豪斯文化为其设计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柏林市的传统工业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地理位置不佳等条件限制,但其传统工业遗产和低廉的老厂房租金为柏林聚集了一批创意设计人才。
柏林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理念:其一,“以高起点的设计规划实现城市重建,以大规模的创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集聚了大量创意设计企业及艺术设计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创意文化源泉;其二,“节能、低碳”的设计理念,使柏林由以传统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导向生态、环保、节能的新型文化时尚之都转型;其三,“用创意工业保护设计”的理念,强调创意设计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有助于创意设计产品的开发[1]。三大理念在相互交织中推动着柏林设计产业的发展。
柏林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措施:其一,政府明确发展战略,成立城市创意产业推进部,并发布文件,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柏林经济发展支柱,以此吸引了大量文创企业和设计人才集聚。其二,建立圆桌会议制度,柏林市政府定期主办圆桌会议,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创意设计产业与经济发展议题。其三,完善行业组织机制,建立柏林国际设计中心(IDZ)、创意柏林联盟(CREATEBERLIN)、创意工业(CO)等致力于设计领域与其他领域交融的组织。其四,落实政府支持补贴,政府主要从资金扶持和场地减租两方面对创意设计产业和创意设计人员给予大力支持,如对DMY国际设计节、创意柏林和社区创意活动等的资助。其五,举办大量文化创意活动,如“柏林国际设计节”“if设计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跨媒体艺术节”等。其六,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创意人才配套体系,注重设计人才培养。
柏林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在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支持下,通过建设完善的服务平台、举办创意设计活动、注重创意人才培养、落实政府支持补贴等举措,使柏林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迅速。设计产业吸引了大量基金投入,并逐渐发展成为柏林市的支柱产业。[2]
(三)神户——震后复兴的设计都会
神户是日本第六大城市,兵库县首府。自19世纪60年代神户港成为日本的贸易窗口后,神户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定居,西方文化得以在日本传播,营造了神户对各种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城市带来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推出渐进式的计划,将神户打造成拥有浓厚创新氛围的国际都市。1995年神户发生阪神地震,政府更加积极转变产业结构,提出“以创造性方式实现灾区复兴”,将大部分的第一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6年,神户商工会议所提交了一份建设设计之都的建议书,以此作为城市转型的机会。2008年10月神户市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
神户政府在空间方面进行宜居城市设计、在文化方面深入日常生活设计和在经济方面推进商业设计,从三个维度来发展设计产业。在经济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创意人员和创意公司的资源,积极提供创意活动的场所,将设计融入日常生活,让不同的文化融合为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在生活上,邀请专业的设计师队伍规划宜居城市,在保护历史景观、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美化街区,打造真正的城市品牌。为了将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力量汇集到神户,促进城市繁荣、激发城市活力,从200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神户双年展”,其会场每年都会覆盖整个城市,不仅是艺术设计者的交流活动,而且让全城的市民都参与进来,让文化艺术激活城市的创意力。[3]
神户注重经济、文化、城市三方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设计产业的发展成果。
(四)首尔——历劫雾霾的设计奇迹
首尔是韩国的首都,也是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国家设计的核心,首尔附近集聚了游戏产业园区、观光旅游园区、影视文化园区、出版产业园区和艺术产业园区,大约73%的韩国设计师集中在首尔。首尔曾经是一个经历工业化负面影响的城市,伴随城市人口增长,雾霾等环境污染社会问题愈演愈烈,政府开始注重宜居城市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首尔政府意识到设计对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性,把设计提到国家建设的层面,开启了“设计首尔”计划,以设计作为支点,挖掘国家发展潜力,增强城市文化、经济的竞争力。
首尔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措施:其一,对城市进行创意改造,建设“设计街道”、东大门设计广场(DDP)等高质量的设计城市地标,成为旅游热点。其二,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绿色城市,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其三,实施全民参与的推动机制,如举办首尔设计博览会、设计韩国、首尔设计节、首尔时尚周等多个以设计为主导的大型文化活动,不仅向公众、向世界介绍韩国设计,还让设计更多地走进市民生活。其四,积极促进创意设计市场化。大力扶持年轻设计师和中小设计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化。首尔时装设计中心、首尔数字媒体城等为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互动搭建了有效平台。其五,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举办、承办设计论坛、国际会议和设计奥运等大型设计活动,扩大城市和设计师的国际影响力。[2]其六,通过韩国设计促进会、首尔设计基金会、首尔设计中心、首尔时装中心等多个设计机构,在政策推动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支持设计产业。目前,设计行业已成为首尔的主导产业,创造了超过17万个工作岗位[4]。
(五)小结
以文化为资源,以先进理念、创新思想和科学技术等知识要素为核心的创意设计产业,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创意活动寻求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可以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传统产业的衰败与创意设计产业令人动心的发展前景使得设计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累积了悠久的创意与文化资源的赫尔辛基、柏林、神户、首尔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紧跟时代潮流,敏锐地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设计产业,通过政府主导成功将创意资源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国内典型城市发展设计产业的经验
(一)深圳——活力四射的后起之秀
深圳原本是一个边陲的小渔村,但却在短短30年间发展成为一座创意无限、活力四射的城市,其设计产业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深圳早期凭借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优势,得益于香港的印刷业务而拉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曾被誉为“平面设计之都”。2003年,深圳市政府决定确立“文化立市”的战略,树立“文化经济”的理念[5],总结出“活的传统,新的文化”这一城市文化精神特征,并将“设计”与“创新”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2008年,深圳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2009—2012年,深圳文化产品及文化相关产品的出口均呈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8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621.77亿元,超过GDP比重的10%,以文化为资源、以设计为主推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深圳市拥有文化企业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0多家。[6]
深圳发展设计创意产业的措施主要有:其一,文化政策助力深圳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深圳不断制定和颁布对创意设计产业的利好政策,以及大量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政策法规,推进其发展。其二,优化创新创业和投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深圳围绕创新共出台了55个相关政策文件[7]。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创业投资环境。其三,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全力扶持设计产业发展。2011年起政府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各区也分别制定了资助、奖励、补贴、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依据近年发展实际情况,2017年颁布的《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放在拓展数字创意内容、巩固创意设计优势、培育壮大时尚产业、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其四,大力发展民营及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深圳持续鼓励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多次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助方式主要包括补贴、奖励、贴息三种。对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政府也予以补贴,推动其转型升级。其五,大力发展设计教育和促进对创意人才的培育,为设计产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二)上海——东情西韵的国际都会
上海是一个古今交融、东情西韵、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市。面对当年由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中大型企业重组和大面积厂房闲置等困境,上海市采取的是旧城改造和创意城市建设措施:将废弃厂房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建设了8号桥、M50、电子坊等创意产业园区;还开展了“上海设计双年展”“上海国际创意设计产业周”“上海电子艺术节”等大型文化项目,目的是宣传和普及设计文化,助力创意设计产业。2012—2015年,上海制订了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和信息网络设计四个重点领域。此后又制定了《上海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创意和设计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加快上海国际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设,加快创意设计向相关产业渗透融合发展。目前,上海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成效卓越,并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
上海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理念:其一,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面对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设计与产业融合下的技术层面,在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解决社会问题,建设绿色城市。让设计服务于人、施惠于民。其二,跨文化融合发展。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自古以来就显示出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开阔胸襟。创意设计与科学技术、金融资本、文化艺术、制作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上海发展设计产业的亮点之一,如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在上海设立,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之间互取所需、共同发展。其三,全民参与。设计需要全民参与,互相尊重。如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全球创意教育论坛等都为民众提供了参与设计的机会和平台。设计与人与城市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
上海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措施:一是制定以创意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的重要战略;二是促进城市交流合作,拓宽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凝聚创意资本和人才,并向公众渗透设计意识;三是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各界建设创意城市的动力;四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北京——古今交融的魅力首都
北京拥有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751时尚设计场、国家广告产业园、798艺术区、北京亮点设计中心、歌华设计馆等设计行业的集聚区,为国内外设计师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现才华的优秀平台。北京拥有多个集设计、艺术、学术于一体的设计博物馆,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著名设计院校,为设计产业储备人才。随着不断地发展,北京逐步实现从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以设计为核心的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崛起。
北京发展设计产业的理念是“科技+文化+设计”,三者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目前,北京设计产业已形成工业、工程、建筑、服装和时尚设计等12个分支领域,设计院校100多所,规模以上设计企业800多家。设计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成为拉动首都经济的支柱。
北京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措施:其一,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设计产业发展。2010年,以工信部为首的11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2 年出台的《北京市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各类设计创新活动,提升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指导思想,并明确了一系列目标。还出台了《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政策文件,不断适应市场的多种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二,建立中国设计交易市场。2012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携手推进的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开业,其在解决中国设计产业资源分散、设计交易对接渠道不畅等问题,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其三,品牌活动和展会造福于民。每年北京都会举办品牌活动北京国际设计周,吸引800多万人次参加;北京文博会、设计博览会等更是成为北京文化活动中的特色项目,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而设计惠民利民也加快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四)武汉——老城新生的中部枢纽
武汉在桥梁工程、高速铁路、城市规划等工程领域的创新设计能力处于领先水平。50%的世界大跨度桥梁、60%的中国已建成高铁、30%以上的中国重大工程由武汉设计。武汉的工程设计行业在全国的排名长期稳居前三,全国 1/3 重点工程出自武汉设计师之手,工程类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校人数规模全国名列前茅。[8]2017年,武汉市工业设计产业总营收195.9亿元,带动下游产业经济价值超过千亿元。目前,武汉已拥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0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和1860家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企业。[9]武汉发挥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和创意设计产业在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制定了设计产业促进与提升规划。
武汉发展设计产业的理念:一是老城新生,可持续发展。武汉将创意设计作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驱动力,促进创意设计向古老城市的文化、经济、社会、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深入渗透,促进老城的基础设施、文化遗产、社区环境的改善,让老城市不断焕发出新活力,构建绿色武汉。二是以人为本。武汉倡导和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用创新的公共政策设计让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更新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重要城市议程,实现城市共建共享的公共治理格局。
武汉发展设计产业的主要措施:一是发挥工程设计产业优势,不断推进产业发展整合。逐步形成以综合交通、低碳建筑、水环境、地下空间、节能和新能源等工程设计咨询业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产业群,并形成工程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使武汉在全国工程设计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二是在长江沿岸打造融城市生态、历史文化与创意服务为一体的创意城市示范区。三是提升武汉设计双年展影响力,开辟江滩公园公共环境艺术展览。四是政府与大学、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广泛合作,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领域的青年人才参与国内外高水平交流等。
(五)小结
设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价值,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与重要引擎。世界各国包括工业发达的老牌城市和新兴经济体城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较发达城市都纷纷开始挖掘城市创意设计资源,重视设计文化遗产,积极发展设计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总的来说,这些城市普遍具有特色的创意资产和文化资源、一定规模的创意文化产业、大量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的品牌展会和设计文化交流活动、较高的民众参与度与广泛的国际交流。其发展理念普遍都注重科技、文化与设计的结合,提倡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政府普遍重视制定以创意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并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
三、推动广州设计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广州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大背景下,广州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谋求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发展设计产业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手段。广州拥有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全国领先的设计行业,创造了较大的创意设计产业产值。广州的T.I.T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巨大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创意设计产业园以及正在建设的白云区“广州国际设计之都”,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的集聚发展。广州丰富的设计教育资源也已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多所高等学府培育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为广州设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近年,广州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设计产业的表现相当突出,从增加值、营业收入、法人单位数、从业人数等方面看,设计产业已成为当中的主导产业。但也存在对设计产业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设计产业政策有待完善、设计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设计资源分散、整体效益不高、文化资源开发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根据《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广州设计产业生产要素基础良好,但其市场占有和产业规模落后于上海,生产效率滞后于深圳。广州的创新能力指标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地方差距明显。可见,广州设计产业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有待提高[9]。
(二)广州大力发展设计产业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融合,推动广州经济发展
广州大力发展设计产业能集聚高端产业要素,带动文化、科技与产业相交融,使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同时促进设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进行产业融合,并创造出新的业态和新的生产、服务模式,实现双赢。
2.有利于促进广州城市规划和设计,建设绿色宜居的国际大都市
设计和文化将为城市提供新的竞争力。广州大力发展设计产业,有利于触发设计创新的力量,以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进行城市规划和市政运营,实现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的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推动大湾区城市群空间形态的设计规划和建设。
3.有利于形成重视设计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设计社会价值
国际市场上的一流品牌大多来自发达国家,这与其重视设计有很大关系。芬兰的赫尔辛基是全球重视设计的代表城市,在赫尔辛基,每个人都关注设计、谈论设计、享受设计甚至批评设计,设计受到了无上的尊重[10],大批设计师继而涌现,设计产业也能从中得以更好地发展,形成良性的社会循环。广州作为省会和国家中心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纽带,有责任营造重视设计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大湾区创意型产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助力设计新生力量的成长。
4.有利于塑造广州品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设计产业的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首尔政府鼓励和支持设计业的发展,多项政策向设计产业倾斜,三星、LG等大批韩国自主设计品牌崛起。除了提升韩国设计市场的价值,还大大增强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作为千年商都和古代丝绸之路主港的广州,曾经因出口贸易行销世界造就了昔日辉煌,广州自古以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如今要在新时代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广州应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本土传统设计与当代创意相结合,塑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本土品牌,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品牌”转变,营造品牌效应,提升城市魅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推动广州发展设计产业的几点建议
1.政府牵头制订设计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培育高水平设计企业和设计中心
作为省会的广州有着独特的城市性格,曾是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长盛不衰的国际商贸中心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改革开放后更是珠三角城市群、华南经济圈的区域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服装、皮具、鞋业、箱包、珠宝首饰、家具等众多以设计作为主要推动力的创意型时尚产业,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设计创意无限的城市,具有良好的文化基因和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广州应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因此,可以以“文化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为核心理念,政府联合高校、产业、协会的力量,牵头制订设计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高水平设计企业和设计中心,并在政策推动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对优势设计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其更好发展。
2.加强设计产业制度建设,培育广州创意设计新业态
优化设计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培育和形成有新广州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健全设计产业管理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管理机制,加大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力度,服务设计产业。二是建立完善的设计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原创设计。加强设计产权制度建设,保护设计主体的设计成果和利益,并加大向全社会的宣传力度,提高原创积极性。三是完善设计产业投融资机制,简化程序,为设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设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让设计的能量渗透到经济发展中,完善产业链,促进设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一是以设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消费品,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转化,拉动广州的文化消费,促进设计交流与创新,发挥广州文化纽带作用,为人文湾区赋能。二是利用设计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挖掘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景区规划,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旅游地区的附加值,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4.整合设计文化基础设施,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作,整合设计设施,提高服务效能,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全民参与设计的良好氛围。一是推进设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筹建设计展览馆、设计博物馆、设计广场等设计主题场所。二是政府主导整合设计资源,完善设计服务平台,增强设计服务的供给能力,营造互惠发展的设计环境。三是加大各设计院校设计主题展览的宣传力度和对外开放力度,方便设计师和普通市民参观交流。四是将新媒体的优势与广州传统媒体相结合,提高设计内容的生产能力和宣传力度。五是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支持设计产业的创业就业,完善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服务。
5.整合推动广州国际品牌展会和活动,建设创意社区
一是整合推动“广东设计周”“广州三年展”“省长杯”设计大赛等品牌展会和设计交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广州设计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品牌展会和活动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二是联合高校、街道和普通市民,举办市民创意设计大赛,建设若干个示范性创意社区,用创意设计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众对创意设计的审美、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激发普通市民参与创意设计,提升修养和改善生活品质,让设计融入日常生活施惠于民。
四、结语
设计是所有产业的源头,欧美和日韩的典型城市都以大力发展设计产业作为振兴经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基本政策。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2019年正式出台,广州作为国家的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文化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为核心理念,大力发展设计产业,促进科技、设计、文化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相融合,培育提升广州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设计产业的经验,结合广州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可以从产业政策、制度建设、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品牌活动等方面进行改进。广州应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设计驱动创新为引擎,强化创意设计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设计产业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大湾区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