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方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咽喉科杂病经验撷要*

2019-03-19林燕飞李迎春

光明中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苇茎异物感经方

林燕飞 李迎春

程方教授现年82岁,196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该校是国家首批设立的四大高等中医院校之一,而程方教授是该校第一批培养的六年制本科中医学学生,涉足杏林已经一甲子,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程教授经常告诫学生,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不宜过分强调分科,用药方面强调经方。程老认为经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只要临床辨证准确,用之效若桴鼓。程老临床常以伤寒温病之经方治疗临床各科疑难杂症,每获佳效。现谨略举少许程老运用古方治疗咽喉科疑难杂症之经验,以资共勉。

1 苇茎汤

苇茎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方由苇茎、薏苡仁、瓜瓣(冬瓜子)、桃仁组成,经方《金匮要略论注》卷七曰:“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邪在阳分也。烦满则夹湿也,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用胸上之气血两病也”。现代常主治各急慢性支气管、大叶性肺炎、肺脓肿、百日咳等以肺热壅盛为主证者[1,2]。

程老认为该方证为肺经热盛且素有瘀血,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病证有各种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该证型多因外感风热或感风寒郁而化热,循经犯肺,或食辛辣炙煿之品后致脾胃湿热,母病及子致肺经郁热,郁热炼津为痰,循经上犯咽喉;同时肺主治节,通调百脉,治节失常则瘀血内结,瘀热互结于肺,肺失清肃,上壅咽喉致咽喉肿痛或声嘶,咳嗽,痰多色浊,或咽异物感,可伴发热、恶寒、头痛、胸痛等,局部检查见咽喉黏膜充血、肿胀,声带充血,黏膜下出血,常有黄浊分泌物附着,程老经常用该方治疗这一类疾病,获效甚佳,现举一例如下。

2014年3月6日,吴某某,女,38岁,患者因声嘶20余日就诊,外院喉镜诊断考虑为双声带白斑,建议其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手术而未入院。叔公仔细追问患者病史,发现患者为职业用嗓者,平素言语较多,素来言语不留意便有声嘶,此次发作缘外感后未加调摄,又食辛辣之品而出现声嘶,讲话费力,咳嗽,痰多,黄白色,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无好转,近日诸症加重,声嘶近乎耳语声,自觉呼吸不畅,咽干,无咽痛,无咽痒,全身烦热,二便调。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可见咽喉腔黏膜充血、稍肿胀,双声带前中三分之一处可见白色斑片状物,清嗓后仍存在,声门闭合欠佳。舌暗红,苔白,脉滑,诊为喉喑,证属瘀热互结,肺失宣降,病机缘为患者为职业用嗓者,平素偶有声嘶,素有瘀血互结于喉,失于调理,加之此次外感热毒未清,犯于肺,致瘀热互结于肺,肺失清肃,上犯咽喉,治宜清肺化痰,逐瘀利咽兼清风热。予以苇茎汤合六味汤加减:苇根15 g,桃仁10 g,冬瓜子15 g,薏苡仁30 g,苦杏仁10 g,木蝴蝶10 g,茯苓15 g,炒僵蚕10 g,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桔梗10 g,甘草6 g。苇茎汤中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方中君药;冬瓜子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排脓,下利肠胃渗湿,二药合用清肺逐痰,同为臣药;桃仁活血化瘀,四药共用药性平和,具有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六味汤出自《喉科掌指》,是治疗风热咽喉疾病首选方,由防风、荆芥、桔梗、薄荷、僵蚕、甘草六味药组成,荆防二味疏风清热,解痛;桔梗、薄荷清热解毒,宣肺疏肝;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甘草补脾润肺,解毒和药。合而为伍,具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痛解痉之功。患者以此方服用用7剂,声嘶逐渐好转,至一周时查房,患者自觉声嘶大好,无呼吸不畅感,稍许咽异物感,微咳嗽,有痰,电子喉镜检查双侧声带病变较前明显好转,白斑范围减小,双声带红肿减轻,遂要求出院,带前方15剂出院,3月28日复诊,已无声嘶,稍异物感,偶有咽干,无全身烦热,无咳嗽,无痰,呼吸顺畅,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咽喉部正常,声带病变消失。续前方7剂调理而愈。

2 泻心汤

泻心汤源于仲景《伤寒论》,列于“太阳病篇”,原主治表证误下,胃气受伤,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胃脘所致的“心下痞”。程老常说咽者嚥也,属地气;喉者,候也,属天气。咽喉为胃、肺系上部,胃和咽喉疾病在解剖、生理及病理上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故对于胃不和引起的咽喉不适,导师认为病之根本在胃,予和胃降气,利咽开音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泻心汤分五型: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咽异感症,晨起恶心呕吐兼心下痞者,伴或不伴下利,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后,损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于胃脘,气不能升降,热邪夹饮,受此病机影响患者常感咽部异物感,梗梗不利,恶心呕吐,晨起气弱故为甚,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参、草、枣甘温益气补其虚[3,4]。诸药相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甘草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加炙甘草一两而成,伤寒论适宜证为伤寒或中风,本应汗解,而误下之,虚其胃肠,表邪乘虚而入,客于心下,因而成痞[1]。程老认为凡痞之形成,均易影响咽喉部气机升降出入,故甘草泻心汤适宜证为胃中虚,客气上逆,临床常用于咽异物感,心下痞满,干呕心烦不安,此心烦非热非瘀而致。方中甘草、大枣温中补虚,须重用,甘草常用量为20 g,半夏降逆利咽止呕,黄连、黄芩苦寒泻阳陷之虚热以除烦,干姜辛热,散痞。诸药相配,补益中气,降逆利咽,消痞除烦。咽喉杂病常用泻心汤为此两种,另有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依据临证不同择其使用。举一例如下。

患者李某,女,40岁,2016年11月5日初诊,咽部异物感,梗阻不利1年余,1年前因外感后发病,发病以来病情时好时坏,饮食无碍,咽干,不欲饮,痰黏感,每欲吐出淡白痰涎后咽部方舒适,胸下至咽部时有灼热感,心烦不适,纳差,眠可,二便调。经量偏少,经期正常。舌淡苔薄腻,脉细弦。专科检查:咽部淡红,双扁桃体1度大,咽侧索稍充血,咽红壁淋巴滤泡增生。电子喉镜示:双披裂充血,红斑,余未见明显异常,胃食管返流病史。程老认为本病属“喉痹”范畴,病机为脾胃虚弱,水饮停中焦胃脘,气机升降失常,治宜和胃降逆,化痰利咽,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如下:半夏10 g,黄连5 g,黄芩10 g,党参30 g,大枣15 g,甘草6 g,干姜10 g,紫苏梗15 g,厚朴10 g,云茯苓15 g,7剂,水煎服,日1剂。2016年11月12日复诊,患者诉咽部痰黏感减轻,仍有梗阻感,烧灼感略减,余症同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专科检查如前。守上方去厚朴加怀山药30 g,14剂。2016年11月26日复诊,患者说服第7剂时症大减,咽异物感持续减轻,只是食寒凉时加重,觉乏力,烧灼感大减,纳佳。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弦。后患者要出国不方便服用中药,遂嘱以补中益气丸调理善后。

总之,程老在60余年的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视经方的学习与应用,也经常教诲我们,中医学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古代医家通过数千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只有认真切实回归经典,理解经方的方、证、义,才能将中医的传统与精髓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苇茎异物感经方
苇茎汤加减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分析
《千金》苇茎汤证治病机和肺系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食管胃黏膜异位与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咽部异物感(附406例分析)
经方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