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电大护理专业课程的路径探讨
2019-03-19曾珍
曾 珍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将“传道”划分为思政课程的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过去老师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授业”及“解惑”上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要求也进一步说明和强调了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立德树人”原则的贯彻和正确价值导向的工作,应当是整个高等教育、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承担的基本职责,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单方面的工作。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在于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德育为先的讲台管理,鼓励老师将教书育人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把德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专业课授课教师应将育人理念从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常态做法,向积极主动地在每一堂课中践行转变。
一、确定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护理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重点面向基层的, 从事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科护理人才。一直以来,开放教育护理专业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对人文素养、道德意识的培养较为薄弱,没有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医疗行业要求医护人员具备高尚的伦理道德修养,而过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成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责任意识。一方面,电大护理专业学生多是大中专毕业的在职护士,年龄普遍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另一方面,社会上仍存在着轻视护士的现象,认为护士地位低下,是医生工作的附属品。当前许多临床护士认为当初在专业选择上较为盲目,不清楚专业发展的前景如何,与其他专业医学生相比有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自卑感等,甚至相当部分学生表示,若条件允许,将放弃该专业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护理工作。这种不稳定、不认同专业的思想现状将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未来职业价值的取向等。现在,顺应“课程思政”这个大背景,教师应该明确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具备以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具备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培养面向基层的,从事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一个优秀的护士需要具备“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优良品质,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意义、性质及专业的特点,尊重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有树立护理专业是为人类健康而劳动的高尚职业信念,才能对护理事业有深厚的感情和奉献精神。“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有责任有担当,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让思政教育真正灵活的融入专业课当中,做到寓道寓教、寓德寓教、寓教寓乐。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当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提取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刻意的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而是要立足学科本质,不断提炼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要素,进而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生动的有效载体去达到育人的功能。这种形式主要是借鉴隐性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在不经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护士不仅要具有科学规范的护理技能,同时应具有职业认同感、专注严谨、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更要具有生命关怀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是评价医务人员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仅有精湛的医技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和患者的医疗需求。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社会热点,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据调查,医疗纠纷大部分不是由医疗技术引发的,而是因为医疗服务引发的。在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生命关怀意识、人性化护理等因素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护理职业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水平、患者的医疗体验以及护士群体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职业素养贯穿于护理服务全过程,所以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南丁格尔正是护理职业素养的典范,在教学中应注重传承南丁格尔精神,践行仁爱奉献的宗旨。南丁格尔出身贵族,却选择了当一名护士。当时的医院破陋不堪,环境恶劣,她立志改变这个职业。她曾率领38名护士奔赴克里米亚战场,在脏乱的战地医院里开展战地救护,积极改造医院环境,改善伤兵伙食,在她的努力下,英国伤兵的死亡率由50%降到2.2%。战争结束后,她仍致力于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并创办了护士学校,著书立作,培养了一大批护理人才。她的事迹本就为护理专业提供了充分的思政教育素材。在每年授帽仪式上学员都会宣誓:“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这是南丁格尔誓言,是伴随每一位护士终身的誓约。南丁格尔精神所宣扬的“人道、博爱、奉献”是世界护理行业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也是护理教育的宗旨。南丁格尔所提倡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吻合的。希望南丁格尔精神能激励学生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济世行善的意志。
(二)课程教学与法律意识教育相结合
在现代医疗服务中,法律赋予了患者多项权利如健康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患者标本、资料管理与使用涉及伦理问题,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备法治思维意识,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身医疗行为。在《护理学基础》中麻醉药品管理部分要融入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若随意窃取、盗卖会构成犯罪。给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核对好相关信息,若因给错药发生的后果也需要负相关法律责任。执行医嘱前需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清楚时间和执行者,最后确认签名。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违法行为。护理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书写临床护理记录时也应清楚完整的记录护理过程,随意涂改、伪造或销毁都属违法行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列举正反面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意识,让他们更加清晰的明白工作中每项操作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三)课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常提到“慎独”精神。“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常会独立完成对病人的评估和护理措施等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因电大学员均为在职护士,所以老师不会侧重于教授每项操作的具体手法,而是更注重强调每项操作学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去完成。在讲消毒隔离时,可以举例讲述因护理人员操作马虎草率,抱有侥幸心理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不良事件,以此提醒需要慎独意识来自我规范和约束。在夜班工作中无人监督,更需要护士具备更高的慎独修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按护理级别定时巡视患者,真实准确地进行护理记录。慎独是护理道徳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希望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能提高学员的道德修养,从而指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做到慎独。同时要让学员明白人无完人,在临床中一旦发现差错,就算无人知晓也要及时止损、按程序上报处理,将伤害降到最低。认真反思、纠正,逐渐提升素质和能力。
(四)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相结合
在工作中,部分患者轻视护士的劳动付出,学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诸多因素造成许多护士进取心受挫,工作热情和责任感降低,甚至有消极怠工的现象,错误的认为护士工作没有价值。老师可将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给同学听,19年杀牛的经历让他的刀刃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能够游刃有余专注于解剖牛身上的任何一处。让同学明白工作无贵贱之分,在护理岗位上要练就过硬的护理技能,在熟练的基础上还可创新,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反之,消极怠工可能会因违犯操作规程造成医疗事故;执行护理操作时马虎了事,引起患者的不满,造成护患纠纷等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耐心地疏导学员的不良情绪,及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心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真诚信仰和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强烈责任感,才能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电大网络教学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促进信息优化配置,建构思政工作新模式,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思政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育,还应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平台。在教学中可依托电大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政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有实效地推动思政工作。一是增设主题教育模块、学生互动社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或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三是做好校内身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宣传,以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切实感化和鼓舞广大师生,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利用此平台,能够对思政教学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实现自主式、协作式教学,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之不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都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只有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把思政教育落实、落细,真正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