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巫山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19-03-19侯建盛龚道杰
侯建盛 龚道杰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还会对农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巫山县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同时巫山县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必须要找准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更好地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保障巫山县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巫山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巫山县地处渝东门户,是三峡库区重庆市首淹首迁县,位于大巴山弧、川东褶皱及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体系接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活动较强,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间歇性抬升状态。区内地形受大巴山山脉和巫山山脉控制,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抱龙河等7条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最高海拔2691米,最低海拔73米,相对高差2618米,地形陡峻、沟谷密布、沟壑纵横。区内地层属扬子地层,中生界地层广为分布,中山地貌区集中分布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低山丘陵区大面积分布三叠系巴东组的碎屑岩。
图1 巫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表1 巫山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
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巫山县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在江河岸坡、台地边缘形成了大量滑坡、危岩、泥石流等。2018年全县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10处(图1,表1),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缝等,其中滑坡是巫山县发育最广泛的地质灾害隐患,有835处,占82.7%,多发育在风化残积、崩坡积、堆积体中,有特大型滑坡18处、大型滑坡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010处,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据统计,18982户93692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潜在经济损失约40亿元以上。
图2 巫峡段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对巫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巫山县山多平地少,气候炎热多雨,自然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加之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象日益突出,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一)造成的损失较大
据近10年统计数据,巫山县每年平均发生地质灾害约40起,约1.5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亿元。受2014年“8·31”和2017年“10·1”两次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巫山县受灾严重,其中2014年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468起,影响群众6548户28297人,因灾经济损失约4亿元;2017年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123起,影响群众1030户4634人,因灾经济损失约3亿元;2018年,巫山县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30起,造成792人受灾,房屋破损30栋,农作物受损42 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
(二)加重加深农村贫困程度
巫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贫困村120个、建卡立档贫困户24699户90596人,贫困发生率13.7%,其中因灾致贫约占3%。同时巫山县是山区农业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作物。频发的地质灾害,轻则损毁农田屋舍,重则伤及人畜,不仅造成农户家庭的财产损失,受伤或致残家庭成员的治疗费用和劳动力丧失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再次使家庭陷入贫困之中。比如,2018年6月18日至19日,两坪乡溪沟村累计雨量达122.4毫米,引发多处地质灾害,造成村委会底楼及周边2栋村民房屋底楼被掩埋(图3、图4)。
(三)增加建设工程投资成本
由于巫山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几乎所有国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工程活动,如城镇建设、铁路公路选线、航道开发、水电站选址、房屋建筑等都受到地质灾害的制约和影响,很多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勘察和治理,增加了建设工程的投资成本。
(四)影响社会稳定
巫山县的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剧了其贫困程度,更进一步加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群众往往惶恐不安,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引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又为再次发生地质灾害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当地的自然条件更恶化、生态环境更脆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艰难,社会稳定秩序更趋紧张。
图3 泥石流沟后部滑塌形成的滑壁
图4 泥石流沟前部滑塌堆积体
巫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巫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想上警钟长鸣,组织上覆盖严密,工作上不留死角,早谋划早安排,及时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安排部署监测防范工作,签订防灾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任务,夯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查督办“五道防线”,科学防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科学编制防治规划和防灾预案
为科学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委托专业地质队对全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巫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对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及规律、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等进行了详细部署安排。针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防灾预案,设置警示牌,落实责任人、监测人,明确撤离路线,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全县10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责任心强的群测群防监测人员,选优配强群测群防员801名; 26个乡镇(街道)明确了地质灾害分管领导和地质灾害专管员54名;重庆208地质队等单位派出25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分别驻守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协助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践证明,遍布全县的群测群防网络和早预警及时报告快速处置的工作方法,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三)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近年来,巫山县累计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19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2亿元,保障了约5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三峡库区巫山段治理工作的高难度技术要求和恶劣施工环境,巫山县多次邀请国家院士和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地灾防治工作,目前巫峡段已完成青石滑坡等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箭穿洞危岩治理工程正在实施。
(四)强化人为工程活动监管
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严格控制库区两岸城镇建设布局、规模及民居建设,加强选址安全管理,对江东新城、居民集中安置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后方可启动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强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监管,严防工程建设行为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打击力度。
(五)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
所有的地质灾害点每年均进行至少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加大对如何监测、如何防灾、救灾等知识的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村组,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政府强制的被动抗灾转化为群众自觉的主动避灾。
在中央、重庆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巫山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需治理,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隐患逐年增加,巫山县面临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地质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