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2019-03-19林昕瑶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进程土地利用福建省

林昕瑶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福州 3500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跨越式发展态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和载体,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伴随着人口迁移、产业聚集,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大量土地进行征收、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建设用地。因此,城镇化过程是合理布局土地结构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既要积极落实城镇化向前推进,又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和利用效率,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概述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城镇化进程,沿袭了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老路。在新兴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城市人口激增、交通拥堵、房价飞涨、房屋空置率攀升、污染严重、环境破坏加剧等。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城镇的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产出效率低下,严重阻碍城镇化的进程,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需转变。

2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有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为适应城镇发展需要,必然要对周边土地进行大量征收,土地利用功能和结构均发生着转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各产业结构也随之转型和升级,产业的聚集和转型将使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科学的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化程度。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合理与否,也对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合理利用土地并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不仅可以保证城市用地等级、规模合理化,完善城市土地的整体功能,还可以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因此,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本”,用“绿色发展”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对待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2]

3 研究方法与评价过程

3.1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与土地利用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非农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规模,极大加速了城市经济发展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居民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2014年,福建省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4月,《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专项规划》发布实施,对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安排和部署。福建省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启动生态省与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3]

福建省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29%。截至2017年,全省总人口为3840万人。土地资源总量不多,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377hm2,仅占全国人均数量(1.32hm2)的28%。福建省的土地利用形势严峻,不仅土地总量少,而且有80%以上都是山地和丘陵。可用于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土地面积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给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很大阻碍。对福建省的城镇土地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高城镇土地的集约程度,不仅是满足城区用地扩张需求,还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2 分析方法与评价过程

3.2.1 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法能有效降低变量维数,以少量的变量数据反映出大量原始数据的信息。

设有m个原始变量:X1,X2,X3,...,Xm,每个变量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均值都是0,标准差都为1。每个变量用k(k

3.2.2 评价过程

通过选取2006—2016年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莆田、宁德、龙岩等9个市(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文等多个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指标进行降维,得到各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并进行综合评价。各变量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指标描述统计

(1) 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见表2)。

表2 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

由表2可知,KMO的值为0.740,大于0.6。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为3238.535,相应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原假设。因此,各个效益指标的选取适合作因子分析。

(2)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及综合评价(见表3)。

表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由表3可以得到各市(地)5个公因子的得分情况。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到5个因子F1、F2、F3、F4、F5的得分函数:

F1=0.021X1+0.194X2+0.159 X3+……-0.059X21-0.028X22-0.002X23

F2=0.126X1-0.009X2-0.029X3-……+0.375X21-0.130X22+0.053X23

F3=0.039X1-0.121X2-0.049 X3-……+0.003X21+0.216X22-0.011X23

F4=-0.001X1+0.007X2+0.006X3-……-0.097X21-0.039X22-0.123X23

F5=0.112X1-0.067X2-0.029 X3-……-0.125X21+0.254X22+0.324X23

3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对上述各综合得分函数作进一步处理,可得出各市(地)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及排名(见表4)。

F=(0.31412*F1+0.13197*F2+0.12426*F3+0.11323*F4+0.0958*F5)/0.77938

文中仅列出2016年各市(地)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各地区2006—2016年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表4 2016年得分及排名

图1 各地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变化趋势

从表4可知,2016年的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漳州、三明、龙岩、宁德、南平。得分依次为:1.64479、0.71763、0.51614、0.46888、0.44608、0.35209、0.07934、0.0734、0.00889。由图1可知, 2006—2016年,各市(地)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各市(地)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是逐年上升的。

厦门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为1.64479,远远高于其他市(地)。厦门市历年得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表明厦门土地综合利用状况在福建省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分析发现,厦门市第2成分和第3成分得分排名较为靠后,而第2成分和第3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生态效益因子,说明厦门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排名第二的是福州市,得分为0.71763, 但福州的第2成分和第4成分得分排名较低,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同样是以污染生态环境、降低社会效益为代价的。泉州市第3成分排名较高,但第5成分排名较低,即人文效益得分较低。莆田市与泉州市的情况相似,其人文效益得分同样排名较低。因此,这两个城市应着重加强人文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以提升医疗教育保障水平为重点,如增加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量数、医生数量、病床数量等。漳州市各成分排名均处于中等位置,应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继续提升自身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三明市的第4成分和第5成分均排名第一,表明三明市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较高,但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分较低,导致三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较低。为此,三明市应努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量,提高本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宁德地区和龙岩市的生态效益得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表明这两个城市比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但经济效益、人文效益和社会效益排名较低。为此,宁德地区和龙岩市应该在继续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人文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标准,实现经济效益、人文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南平市在各方面排名均处于较低水平,为此,南平市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4 建议与措施

福建省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仅是城市用地扩张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福建省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

4.1 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随着福建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土地资源和大量提供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用地供应,必须改变原有粗放的管理和利用方式,挖掘内潜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模式。准确把握各城市关于建设发展中使用土地的总体需求量,妥善处理供需平衡,扭转在使用土地上低效扩张的惯性趋势,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产的管理,避免城市过度扩张。要让现有土地存量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

4.2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推动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由于福建省各市(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城市,其保护生态的效果越差,说明近一个时期内福建省的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这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以及内涵和宗旨要求是相悖的,更不利于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福建省应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集约用地原则,充分挖掘城市土地的供应潜力;合理确定各类土地比例,避免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保护现有基本农田、耕地、林地、湿地和草地资源;在建设城市后花园的同时,不断扩大生态、旅游和休闲游憩的面积和其产生的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共同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进程土地利用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基于ArcGIS 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自动化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