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9-03-18肖悦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风险管理

肖悦华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血管重症患者根据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和37.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6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降临床护理的风险,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重症;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243-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动静脉血管、心脏等,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护理的风险也因此而明显的上升[1]。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如何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是当前需要注重和考虑的问题。本次就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当中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7月。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实施前)和实验组(实施后),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6.55±3.13)岁;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6.49±3.2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包括:①明确临床护理风险。由于心血管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病情发展比较快,自身的意識相对来说比较模糊,因此护理客观风险比较大。并且在护理人员当中,年轻护士比较多,职称比较低,临床经验十分匮乏,并且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操作熟练度不高。因此,要成立心血管重症护理风险小组,建立三级护理质量,层层把控。一级质控层由责任护士进行负责,二级质控由责任护士长负责,三级质控由科室内护士长负责。护理风险小组要对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其护理质量进行监控,降低临床当中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外,责任护士人员要加强自控能力,充分表现出护理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开展讲座或者培训课程,向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发放宣传材料等,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要安排专业技能扎实、经验丰富的讲师来对年轻护士进行指导,让其能够掌握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抢救技巧,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这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③提升技能操作的熟练度。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来提升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基础护理项目等。在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尤其要注重细节,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护理的流程进行优化,分析出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发生失误。另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的关注,如果发生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护理的客观风险。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给药错误、压疮等。利用医院自拟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体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数据使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一般使用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说明,使用的检验方式是χ2 ,若 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对比

实验组出现了1例坠床、1例跌倒、1例给药错误、1例压疮,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对照组坠床、跌倒、给药错误、压疮分别有4例、3例、5例、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价值(χ2=8.3520;P=0.0039;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总体满意率为95%,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65%,实验组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价值(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护理风险是不可预测的,具有突发性,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危险因素比较多,因此日常护理工作中降低护理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2]。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从而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的一种方式,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护理计划能够更加人性化,实现护理的目的[3]。

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中能够看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临床护理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这是对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工作内容的优化,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可预见性,还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把控,提升护理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性比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丽丽.质量整体评估在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区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389-390.

[2]高新.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家庭医药,2017,(12):176.

[3]史红蕾.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717.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