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史学视野下的旅游与旅游史

2019-03-18李焕

卷宗 2019年5期
关键词:旅游

摘 要:大众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促使旅游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旅游史研究逐渐兴起,但旅游史的研究范式是依托着传统史学,其社会普及和应用上产生一定的阻碍;由此笔者在公共史学的视野下探讨旅游与旅游史的发展。以期旅游史的研究能够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促进旅游业规范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旅游;旅游史;公共史学

旅游史的研究在中国研究初始较早,在历史学家介入这一方向时已经有其他学科学者从事古人旅游的相关研究。据张群[1]考证,民俗学家江绍原所著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为旅游史的扛鼎之作,作者借助其扎实的宗教学与民俗学研究功底,开始了对古人旅行的初始研究。地方志是当代历史学家研究主要资料来源,据林衍经[2]研究表明早在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黎锦熙就在著作《方志今议》中明确指出由于方志记载不仅有大量的景观资源还有旅游文学、烹饪饮食、人物传记、民间文艺和传统工艺与画作、文物古迹和纪念场馆等方面的详明记述,因而认为地方志具有“旅行手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旅游活动逐渐的兴盛,对于旅游的研究也更加系统,无论旅游学者还是其他学科的学者都进行大量的研究。真正系统的旅游史则起始于90年代,沈祖祥[3]给旅游史的定义为研究具体历史过程的旅游现象的学科,是与旅游紧密相连的一门历史学科,具有高度整合与分化的交叉学科,具有旅游学与历史学双重性质。章必功[4]《中国旅游史》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科学系统研究中国旅游历史的专门学术著作。系统阐述了从神话原始时期的游迹到明清时期盛行的文人旅行,从而揭示了中国旅游史各个时期阶段的特点。当代对于旅游史的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王欣[5]为此专门做过研究述评,其指出旅游史的研究主要从历史人物与事件、区域旅游相关的景观与基础设施、旅游通断史及旅游史学科研究等方面进行的。然而旅游史的研究并没有在实际应用上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课题上。

伴着社会旅游活动的不断的发展,普通民众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由原来的景观观赏旅游进入到人文探索旅游,现实的旅游现状是普通民众在旅游参与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详细历史的介绍,甚至在已经得到的历史介绍中还出现大量的错误或误导;而随着当前社会自媒体的空前繁荣,社会中出现很多所谓的“历史学公知”其任意的解释历史,随意的引用历史,历史可靠性较低,也一定程度上使历史学专业成果在向社会实用转换时产生了困难。因此,笔者从公共史学的视野下结合旅游史相关研究,推动其发展能够在旅游活动及发展中得以应用,一方面能够推动旅游史研究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发展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历史在旅游业的应用,使得旅游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能够为普通民众真正了解具有史实依据的人文知识。

1 公共史学的发展

历史学的社会应用在许多国家都有实践,例如在中国自古就有官修史书的传统,后一个朝代为前朝修史已成惯例,即“国亡史作”;而史官的责任主要为修史,同时对当朝发生各类事件进行记录,因而拥有一定的监察性质;而近现代的国外历史学者已经在政府部门的历史办公室、历史遗址、档案部门、博物馆、文化资源管理等各种机构从业,这些机构虽需要历史学人才,但所容纳的数量较少。

20世纪70年代随着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美国历史学界面临巨大的危机,由于传统史学的研究生过多的培养,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人被迫转业脱离史学界,在美国由于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是直接挂钩的,众多学生的无法就业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对于历史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众多的学校逐渐减少对史学教育的投入,有的学校史学专业更被裁撤。面对这一困境,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凯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公共史学的学科建议,并在学校开设了公共史学的专业。而对于美国这一学科体系建设上姜新[6]在其研究中指出美国历史学教育界首先在全国各大高校开设公共历史研究课程,1986年国家公共历史学理事会出版了《公共历史学研究生项目指南》用以指导各高校的教育。其次社会上建立专门的机构:国家公共历史学理事会、公共历史学教育委员会和联邦政府历史学会相继建立。再者学术界开展专门的研究项目,出版发行了《公共历史学家》、《公共历史学消息》等刊物,并建设互联网交流论坛——H-Public,并且每年开始定期召开学术年会;经过这一些列的发展,传统史学逐渐接纳公共史学并与之结合发展,进行多次学术性的合作从而使公共史学成为了历史学一个重要分支。而现实意义上社会各界开始大量接纳历史学的人员就业,大量学生进入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及政府部门从事工作,美国这次史学教育危机得以妥善的解决。

而公共史学传入中国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据王记录,张嘉欣[7]考证,1982年著名史学家罗荣渠首次向中国的史学界介绍美国公众史学;1989年,王渊明则第一次较系统地向国内史学界介绍了美国的公众史学,其指出美国公众史学起源的直接原因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就业差、历史系招生缩减、史学研究者出版论著困难等面对的史学危机,公众史学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以后,学界对公众史學的研究明显深入。学者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发展及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也开始对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公众史学也进行了介绍和研究,为中国史学界认识公众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2 公共史学的社会应用

在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但是传统史学的发展使其成为了“贵族”学科,普通大众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得到有力的支持是无法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当前的历史学教育完全按照专家培养型的方式进行,而成为历史学的专家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需要学者能够忍受道路上的艰辛和生活上的压力,研究成果较少为社会需要,这就导致传统史学受众越来越窄,成为象牙塔里的学术。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普通大众对历史需要却往日剧增,当然大众主要以“猎奇”为主而非“求真”;而学术界对此无力重视,导致社会出现大量有违史实的各种现象,往往在学术界看来错误的却被当成正确的在大众之间传播。

公共史学是面向大众的历史,其能一定程度的解决传统史学与社会脱节的痛点。这就需要从公共史学三方面的应用[8]来说:第一个方面就是以各种体裁来进行历史方面的创作,最主要的为历史小说和历史电视剧。例如小说有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石悦《明朝那些事》,电视剧有《康熙王朝》、《大秦帝国》等,这些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剧烈的反响,它们在史实背景下进行文学和影视创作,不乏有些内容不符合史实,由此就需要传统史学的参与,对其加以建议纠正。第二个方面就是应用历史学,这就需要历史学的实用性,公共史学认为历史学在政治活动、政府管理、公司和企业决策、新闻传媒、历史遗产保护、档案管理、社区及家谱的书写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代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社会的家族自古以来都有修订家谱的习惯,而家谱的修订就需要史学工作者进行参与,从而在某些方面提高成果的科学性。第三个方面是书写“人民史”。这方面主要通过公众口述等方式专门研究与普通民众相关的领域和课题,注重民众的共同参与。

通过公共史学的应用能够使传统史学逐渐符合社会的需要,使得传统史学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而不至于逐渐走向衰落,但是目前中国的公众史学还没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公众史学的研究也大多来自各个专业相关学者,公众史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3 旅游在公共史学应用下的发展

旅游在史学角度的研究,最直接就是旅游史的研究,但是当前旅游史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9]进行:第一、对于旅游整体性的历史概述,如同通史一般,对中国自古以来所发生的有关旅游的事件和有关历史人物进行系统的梳理,得出研究出中国旅游发展脉络。第二、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对旅游史的研究,学者在研究旅游史时结合当地的地方志,对于区域内旅游的产生进行背景研究,注重对于地方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归纳,从而得到地方旅游发展的原因。第三、从旅游相关要素着手,对旅游业中“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探讨各要素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演变,由此对当前的现状进行评价。笔者通过对旅游史相关文献综述的研读发现,旅游史的研究始终依托着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展开,对于旅游史的实际应用价值却很少能够体现,笔者认为对于旅游及旅游史的研究可从公共史学应用模式下研究,进而提高学术研究转换为实际应用的价值。

如何提高旅游史的实际应用价值,笔者认为可从公共史学的应用方式上切入。首先在旅游从业人员的教材编写上应该着重剔除不符合史实的要素,并依据史料结合通俗的方式对要素进行编写,从而使从业人员为旅游者服务时能够提供正确的介绍。其次在旅游规划时,应该积极的引入旅游史研究者的参与,对于景观的规划和架构,不能完全跳脱史料依据,不能盲目迎合社会需求而架构历史,旅游史研究者应该结合旅游景观的历史发展脉络,为规划者提供科学建议,使得历史景观能够在现代手段下有效的展示给旅游者。再者,随着人们对于国家历史记忆的逐渐重视,博物馆旅游,文化史旅游逐渐兴起,其受众大多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博物馆、文化馆及档案馆都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这类研学旅游的发展,作为旅游史研究者必须积极的去介入和提供服务,一方面能够结合博物馆,档案馆的实际物证对受众提供正确历史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受众对于历史研究的兴趣,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史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一定程度会影响到某些人在今后的学习中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4 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众旅游方式逐渐改变,由原先的看山看水逐渐变为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文历史的了解,而对于这些研究的史学从业人员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公共史学的视角的出现,对于旅游史的研究者来说,为自身的学术成果提供了很好的普及途径;随着旅游史研究者的不断参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更加符合国人的需要,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但是,笔者认为旅游史在参与旅游业的难点莫过于研究者希望的“雅俗共赏”,虽然在公共史学的应用方式下能够使受众更好的了解史实,但是旅游史的研究者同样期望自身服务于大众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可传统史学的能否认同,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1]张群.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新探[J].旅游论坛,2013(6):96—101.

[2]林衍经.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及其利用[J].中国地方志,2006(1):29—31.

[3]沈祖祥.旅游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社会科学,1990(7):76—79.

[4]章必功.中国旅游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2—5.

[5]王欣.中國旅游史研究述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98—102.

[6]姜新.20世纪美国公共史学与中国应用史学的不同命运[J].历史教学问题,2012(1):87—92.

[7]王记录,张嘉欣.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路径与理论建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122—128.

[8]钱茂伟.公众史学:从根本上解决史学的应用问题[N].社会科学报,2017—3—23(5).

[9]苏全有,赵倩倩.对近代中国旅游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73—78.

作者简介

李焕,男,安徽省合肥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历史人文地理。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惊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以茶为媒 促旅游开发
从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