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骨肉瘤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2019-03-18秦晓飞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

秦晓飞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骨肉瘤病理特征与影像学对比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4例骨肉瘤患者,34例患者术后标本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表现,并将不同病理类型的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与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骨肉瘤患者中,18例患者为成骨细胞型骨肉瘤,10例患者为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4例患者为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2例患者为小细胞型骨肉瘤。成骨细胞型骨肉瘤病理表现特征为以肿瘤性骨样组织为主要基质成分,影像学表现呈现出密度较高的斑片、磨玻璃样、针状与壳样骨化;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病理及高级别索性恶性肿瘤细胞成分为主,拌少量骨样基质产生,影像学呈现出松质骨上斑片状骨质破坏;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以产生软骨基质为主,影像学表现肿块多呈圓形或半圆形,并且边界模糊不清;小细胞型骨肉瘤以圆形或短梭形恶性小细胞和肿瘤性骨样组织形成为主要特点,影像学多呈现上骨膜反应多发单层或多层样。结论:不同类型骨肉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与影像学特征,需要进行有效的鉴别。

【关键词】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特征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216-01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非造血性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仅有少数骨肉瘤有家族史,普通型骨肉瘤常见于青少年发生的肿瘤,发病高峰期为10-20岁骨骼生长期,很少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40岁以后出现骨肉瘤发生的第二个高峰期[1]。准确的诊断尤其重要,需要临床特征、影响特征及病理特征相结合。普通型骨肉瘤病理学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织学亚型。不同组织学亚型的骨肉瘤其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之处。本研究将不同类型的骨肉瘤的病理表现与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更准确地诊断骨肉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4例骨肉瘤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18-45岁,平均年龄为(36.5±8.9)岁。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均符合骨肉瘤的临床特征;②未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排除标准:无法予以配合检测。

1.2方法

将临床送检的标本(包括套针穿刺物、切开取活检组织或手术中截除病灶),用4%甲醛固定,选取病变部位组织取材,甲酸脱钙后,石蜡包埋,5μm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表现。全部34例患者均有X线平片,行CT检查 30例,行MRI检查29 例。

1.3观察指标

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影像学特征的对比。

2结果

2.1不同类型骨肉瘤的影像学与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1)成骨细胞

型骨肉瘤的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对比分析。本组34例骨肉瘤患者中18例患者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型骨肉瘤病理表现特征为以肿瘤性骨样组织为主要基质成分,从较细的金属丝状骨样组织到花边样,也可以是致密坚实的硬化性骨样组织。影像学这类骨肉瘤通常质地坚硬,表现为密度较高的斑片、磨玻璃样、针状与壳样骨化等特点。片状影表示不成熟的肿瘤性骨组织,磨玻璃状影表示瘤细胞产生的骨样组织与不成熟骨组织区,放射状骨针表示瘤细胞穿破皮质后在软组织内的成骨性改变,壳状骨化表示骨膜反应后纤维化骨。

(2)10例患者为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病理表现以高级别恶性肿瘤细胞为主,那么少量骨样基质产生,伴或不伴软骨成分,整个肿瘤组织学表现类似纤维肉瘤。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皮质边缘表现出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区特征。骨破坏表现为虫蚀状或斑片状缺损特征,影像学骨质破坏区组织病理表现富含中等密度的肿瘤细胞,5例患者为纤维肉瘤样区,3例患者为软骨肉瘤样区,,病灶内存在少量骨样组织。对于出血、坏死、囊变部位主要表现为低密度透亮区。

(3)4例患者为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病理表现以产生软骨样基质为主,大多为高级别透明软骨,在肿瘤内大量高级别软骨肉瘤成分和其他非软骨肉瘤成分混合在一起,软骨基质很少粘液变性。影像学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并且边界模糊不清。在软组织块内存在软骨。CT扫描呈现为骨破坏区与骨外软组织内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块影,密度多不均匀。MRI可清晰呈现软组织肿块。通过镜检可知,在块影深部的相应部位存在显著的骨肉瘤组织学改变。

(4)2例患者为小细胞型骨肉瘤。小细胞骨肉瘤为骨肉瘤的少见类型,约占骨肉瘤的1.5%。病理变现以圆形或短梭形恶性小细胞和肿瘤性骨样组织形成为特点。肿瘤细胞核小或中等大小,瘤细胞胞质很少。呈现出片状或巢状分布,局部区域肿瘤细胞排列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核分裂容易找到。

3讨论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会对患者的肢体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然而经过病理诊断可知,骨肉瘤具有诸多不同组织学类型,骨肉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病理紧密结合,否则将较易发生漏诊与误诊现象,为此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检测[2][3]。临床医生分别对患者予以X线、CT与MRI扫描检测。X线与C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且通过对检测图像的判读明确患者的病理类型[4],但上述两种检测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辐射伤害,因此为进一步的确定患者的患病类型与情况,则需要使用MRI进行检测,此种方式无需对患者造成创伤,并且免受辐射影响,因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从而辅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5]。

参考文献

[1]周寨文,张延伟,韩伟强,等.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初探[J].放射学实践,2013,28(11):1160-1163.

[2]黄文涛,张惠箴,蒋智铭.小细胞性骨肉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6):643-646.

[3]陈韵,周永红,潘恒,等.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7):1477-1480.

[4]李伟斌.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相关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5):693-694.

[5]李莹,任翠萍,程敬亮,等.骨肉瘤54例影像学表现[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5):791-793.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炎症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分析
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