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川区40-55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9-03-18雷淏宇蒲元芳杨青青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南川绝经期流行病学

雷淏宇 蒲元芳 杨青青

【摘要】目的:研究南川区40-55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对防治南川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抽样方法,以南川区40-55岁妇女为调查对象(共计1673人),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673名40-55岁被调查妇女中,46.03%已绝经,53.97%未绝经,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5.58%(其中轻度26.62%,中度58.80%,重度14.58%),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有相关性。结论:南川区40-55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影响妇女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40-55岁群体妇女保健工作,提高此年龄段妇女对围绝经期的正确认识,是防治南川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40-55岁;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212-01

2016年,南川区户籍人口68.74万(常住人口为57.26万人),其中,育龄妇女l8万,围绝经期的妇女约有6.5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其健康状况应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因此我院特开展此群体妇女保健工作,并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進行了40-55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针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体检中心,以及到各乡镇义诊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55岁妇女发放调查问卷,遵循知情自愿原则进行调查。排除有精神疾病或不能完成问卷填写者。

1.2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情况:年龄、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月经情况(分为规律、不规律、停经1年以上和停经1年以下)、性生活情况(≥1次/周;≥1次/月;很少或者无)、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等。(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按照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判断。改良Kupperman评分是围绝经期广泛采用的评价围绝经期症状的方法之一,具体评分详见下述:症状程度:无症状为0分,偶有症状为1分,症状待续为2分,影响生活者为3分;症状指数:潮热出汗:4,感觉异常、失眠、易激动、性交痛、泌尿系症状:2,其余的症状:1;评分法:症状程度乘以症状指数。病情分度:轻度:15—20分;中度:21—35分;重度:>35分。

1.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进行,如被调查者对问卷内容有疑惑时由调查人员协助完成问卷填写。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Epilnfo5.0软件包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有1712名妇女自愿参与问卷调查,其中有39人因问卷填写不完整或错误而排,收到有效问卷1673份,770例已绝经,903例未绝经。其中:年龄40~45岁618例(占36.94%),46~50岁523例(占31.26%),51~55岁532例(占31.80%)。

2.2相关因素分析

2.2.1调查对象中65.58%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其中轻度26.62%,中度58.80%,重度14.58%。

2.2.2不同年龄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各症状的发生率前4位分别是:抑郁>潮热出汗>失眠>头痛。各年龄阶段各症状发生率前4位分别是:40-45岁:抑郁>失眠>潮热出汗>皮肤蚁走感;46-50岁:潮热出汗>失眠>感觉异常>心悸;51-55岁:抑郁>心悸>头痛>潮热出汗。

2.2.3南川区妇女围铯经期综合症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性生活有相关性,其中,高龄者、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婚姻情况为离异或丧偶、性生活很少或者无者重度发病率较高。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多(P<0.05),随性生活次数的减少而增多(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发生在40~60岁之间的妇女,围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的症候群[1],每一位围绝经期妇女都有着种类及程度不一的围绝经期症状,对她们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给患者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仅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同时还伴随着心理紊乱的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也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2]。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和群体性的流行特点,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积极的干预或许能减少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发生率。

积极干预围绝经期妇女,不仅在于积极地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同时在于正确且适当的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妇女不仅遭受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困扰,同时也是肿瘤高发年龄段。

本研究通过了解南川区中老年妇女的围绝经期状况,填补了渝南黔北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的空白,为下一步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保健和服务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瑞霞,马敏,肖喜荣,等.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相关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 , 2017 , 44 (1) :27-33.

[2]田丰莲,杨冬梓,张小庄,等.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28-932.

猜你喜欢

南川绝经期流行病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大南川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分析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