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9-03-18何慧斌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足踝

何慧斌

【摘要】目的: 探析踝关节融合术对于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我院选择32例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从中选取16例实施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微创组);另外16例患者采用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相较术前,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术后9个月,微创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性与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于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疗效,其中,微创手术的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足踝;创伤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12-01

前言

创伤性关节炎是因软骨退化变性而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群体,早期症状较为轻微,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则会出现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病情轻微的患者通常采用理疗、畸形矫正、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病情严重者则需要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1]。本文采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择取32例,将其随机分为开放组与微创组,各16例。微创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9~65岁,平均48.57±3.33岁;病程1~9年,平均4.62±1.31年。开放组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29~63岁,平均48.92±3.17岁;病程1~9年,平均4.25±1.13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发现,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开放组实施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于踝关节外侧作弧形切口,逐步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露出腓骨,于踝上6cm处切断腓骨并下翻,露出踝关节。清除碎裂的软骨及坏死的组织,修整骨端露出松质骨面。于胫骨下部分取一全厚胫骨皮质板,约4×2.5cm左右,于胫骨骨槽对应的距骨处开槽,将胫骨皮质板翻转,连接胫骨与距骨骨槽,保持0°~5°关节外翻,足跟底处穿入弯型交锁髓内钉对胫距关节进行固定,使用螺钉固定腓骨于胫骨和距骨上,截骨时刮下的松质骨填充残余间隙,止血后关闭切口并缝合。

微创组实施微创踝关节融合手术:患者取仰卧位,术前标志血管神经走形及踝关节骨性标志,行全身麻醉。患肢悬空,以踝穴前外、前内顶角参考定位,选择前外标准或前内标准入路,踝关节保持跖屈位,使用等渗生理盐水持续灌注。置入关节镜,检查踝关节腔,以刨削器彻底清理内外踝关节面,清除碎裂软骨、硬化骨以及坏死组织等。显露内外踝和胫骨远端,切除1~2mm软骨下骨,确认解剖位置以及关节面咬合情况。使用克氏针(2枚)交叉固定胫距关节,将修整下来的松质骨填充于关节融合处,X线透视确定导针位置后使用2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最后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9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说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 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AOFAS评分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相差较小。术后9个月,微创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着患者下肢功能的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是关节承重失衡、承重过度或受到暴力损伤,导致关节软骨退化或变性,最终引起足踝局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

目前,对于踝关节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关节融合术、关节成形术、人工關节置换术等。踝关节融合术是通过强硬踝关节骨性,以纠正关节畸形,减少局部疼痛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解除患者疼痛,防止踝关节病变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关节镜等医学仪器的投入使用,踝关节融合术也越发成熟,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保留患者踝关节,对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该方式可彻底清除病灶,恢复行走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在踝关节严重创伤性患者中具有较高接受度[2]。该方式的缺点在于会导致关节的部分功能丧失,但丧失的功能可由跗中关节代偿,对于日常行走和生活影响并不明显。本文采用传统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与微创融合术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的AOFAS关节功能评分相较于术前有了明显提升,可见患者的关节功能有了较好恢复。微创手术作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小的优势,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其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为迅速。从本文结果可见,术后9个月,使用微创手术方式的微创组AOFAS功能评分已经显著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可取得明显效果,可有效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其中以微创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蔡培强,邵玉凯,蔡培素,等.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骨科,2017,8(1):16-19.

[2]栾彦军,白东昱.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5(7):653-656.

猜你喜欢

足踝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足踝外科学组25年回顾
腓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小腿远端蒂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保留部分筋膜皮下组织穿支蒂皮瓣在足踝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