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教学探索
2019-03-18孙晶晶
孙晶晶
摘 要: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交类型的新媒体更契合教学过程中的使用需求。我们选择了社交类型的新媒体代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实现了班级管理,课堂实时互动等功能,并利用平台的特征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互动教学;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8J0300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平台蓬勃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都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对空闲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整个教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知识的传播和获取的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中传播知识更加便捷和高效,我们发明了诸如“翻转课堂、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媒体平台,亦必将使整个知识的传播过程更加高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更为融洽,教学的过程从课堂内延申到课堂外,有效的利用学生碎片化的课余时间。
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传播效果和适用人群、适用传播内容也不尽相同,只有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才能将其效用最大化。
1 教学过程中的新媒体平台选择
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诸如门户网站、新闻分发APP等媒体型新媒体面对的受众面更大,具有完整的采编审发流程,专业度更高;但是,其及时性和互动性较差,基本难以实现实时互动。视频直播类型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有效的实时互动,传播也比较广泛;但是,其较难形成稳定、封闭的社群并进行统一管理;且内容整合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多角度、多方式深入的去展示知识点。社交类型的新媒体可以发布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且可以相对长时间的保留,亦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社群,并对社群进行管理。
课堂教学是围绕知识要点展开的,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引起关注——产生兴趣——主动搜寻——采取行动——进行分享”这一过程,每次课堂的知识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感兴趣,往往大家不会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会针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搜索,然后进行记忆和掌握知识点的行动,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老师分享。因此,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互动尤为重要。
我们教学活动大多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班级可以理解为一个特殊的、相对封闭的社群,我们以班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结果的检查可以理解为对班级这个社群的管理,课堂内外的互动则可以理解为封闭社群内部成员的互动。
结合各种类型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教学活动的需求,我们选择了社交类型新媒体的代表—微信平台进行互动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2 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教学实践
笔者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微信平台,实现了班级管理、课堂实时互动、课前课后的课堂延伸。
2.1 班级管理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按班级进行分组管理以外。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实现了灵活分组、自由调整,并实时将分组信息通知到学生。这样,将不同知识点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划归为一个组可以实现学生间的传帮带;将相同理解程度的学生划归为一个组,有可以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除了对学生灵活进行编组以外。我们还实现了现场打卡签到。自动分析答题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语的实时反馈。针对不同学习小组学习内容的个性化推送,真正实现了差异化教学。
2.2 课堂实时互动
在课堂交互形式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需要教师点名回答的现象。我们借助平台,实现了低难度问题随机抽答,中等难度问题班级内抢答,高难度问题即时灵活的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充分讨论后回答;大大的减少了点名回答的现象,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引起群内热烈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新的问答方式后,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采用了更多开放性的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各个关联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理解。
利用平台的实时互动功能,我们可以随时接收到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请的实时反馈,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集中解決。另外,在某些知识点的教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邀请学生课堂上现场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到知识的内化。
2.3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
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条件下,强调教师在指导和促进方面的作用。在翻转课堂下,教师仅是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主要通过自主规划安排,在课堂外完成课程学习,在课堂进行学习反馈交流与讨论的形式获得知识。这种新型的模式在国内外正越来越多地被尝试。
在整个课程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课程大纲、整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考核标准等;并根据该门课程的特征构建并丰富练习题库、课后测试题库、推荐文章、推荐书目;相关的学习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我们还根据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将学习资料进行分层级整理,按资料的类型进行分类别整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学期内都可以通过关键词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进度的资料。牢牢的锁定学习目标不偏离。
在某章节具体开课前一段时间提前通过平台发出预习要求,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在课堂上设计特别的环节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设计合适知识应用场景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后,我们学生反馈的疑点、重点、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录制并上传“微课”,从而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并在平台上定时或不定时的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另外,我们还要不定时的利用公众平台对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在课程相关知识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知识的案例,分享到正在进行该门课程学习的班级群中,有效的实现了知识在学生中的上下届串接,也丰富了知识应用的素材库。
3 结语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不管是从教师传递给学生、还是学生之间的互相传递、还是高年级学生传递给低年级学生。而现在多元化的传递方式更是大大的增加了知识传递的便捷性。教师的身份也应当由原来单一的知识输出者角色,转变为知识传递的串联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传播多种有效途径,使我们知识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灵活,知识的输出者和输入者之间的互动更为便捷和紧密。
参考文献
[1]张果.中职学校基于微信的网络辅助教学方式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17):33.
[2]张科.基于微信平台的交互式教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6(5).
[3]叶璟.基于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6,(3):33~35.
[4]李娟.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探析[J].教学改革,2005(6):114~115.
[5]王丽,戴建春.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5(3):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