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周敦颐教育思想

2019-03-18张海南

卷宗 2019年5期
关键词:周敦颐

摘 要:周敦颐,古代著名教育家,其代表作《通书》全面反映了他的修身养性的主张,一部有关道德性命,礼乐刑政的论纲,并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本文根据《通书》试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三个方面浅述周子的教育思想,以期达到对周敦颐教育思想的概观。

关键词:周敦颐;成圣;诚;志;先觉觉后觉

1 教育目的

1.1 成圣

在周敦颐的成圣成贤体系里,他把道德境界分为四等,从低到高排序是:天、圣、贤、士,其语云:“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①“天”是这个体系里最高的,但是“天”这一境界尚无人达到,我们很难讲清楚这个状态是怎样的,因此在可讨论的范围之内,“圣”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教人“学为圣人”是他教育目的的最后归宿,低一级的是成为“贤人”,最低要求是要成为高于俗人的“士”。但是,“圣人”是怎样的风貌呢?周子认为有两种:一种圣人是天生的,即所谓“性焉安焉之谓圣”②。它保持先验的“寂然不动”、“纯粹至善”的“诚”,“诚则无事矣。”无须通过思的功夫“感而遂通”,即《通书·思》章所谓“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但接着又说:“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③。这是指另一种圣人,是通过“思”而达到的,所以称“思”为“圣功之本”。周敦颐认为圣人可学,就是指后者而言的。在周子看来,教育可以使人将先天具有的优秀品质(义、直、慈等)彰显出来又不至于过犹不及。同时“俾人自易其恶”,达到教育的“自至其中”的目的。为了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物,真正像个“圣贤”的模式,周敦颐在书中举伊尹、颜回为例,说伊尹是致君泽民的好榜样、颜回是自我修养的好楷模,他们都是儒家大贤,因此要求人们“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1.2 “师道立,则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

儒家学说,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重教化,其政治与社会的功能皆系于此。周子在书中说到:“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曰: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④周敦颐认识到人性有恶有善,所以要想使人成圣,务必要通过教化,而教化的施行者主要是有德行的师长,所以必须弘扬师道,必须“圣人立教”。所以周敦颐非常推崇孔圣人,他说圣人之所以立教,是让人改正自己不好的一面,使之达至“中”的状态,而后“止矣”。“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⑤先觉悟圣贤之道的为师者,通过“圣人立教”,而使受教育者借助“圣人立教”,使自己发生改变,从此师道也就树立了起来。师道一旦树立起来,善人也就自然多起来,天下的治理也顺畅得多,老百姓亦能安居乐业。周敦颐认为,通过圣人的教化,让人明圣人之道,行圣人之道,那么这些人就有希望成为圣贤,而这对安上治民,挽救北宋王朝的统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即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也就进入了“大同社会”。

2 教育内容

2.1 重在“诚”、“志”

“诚”。在周敦颐看来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必须有“诚心”,才能称得上“贤”,讲诚信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通书》中“诚”字的出现次数也高达20次之多,如从《诚上》第一一直到《圣》第四,都反复在讲“诚”。“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⑥他认为人应以诚为本,每个人都要把诚显现出来,圣人与小人的区别,只不过在于圣人显现出诚,而小人没有把这个诚显现出来而已。人生命的目的意义,就在于体现诚。诚是为人的根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⑦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诚其实就是五常之本,而五常,不过是诚在社会生活中的显现,它同时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志”。“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亦不失于令名。”⑧在周敦颐看来,要教育学生不但有“诚心”,还要有“志”。周敦颐在个人修养的养成上,将本是农民的伊尹作为一个可供学子们追效的模范人物。伊尹,作为有莘氏的陪嫁之臣到商汤这个地方,后被商汤请出山,推翻了夏桀。伊尹辅佐了五代商王,以其辅佐之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而受到后人推崇和敬仰。周敦颐提倡的这种体现在伊尹身上的“志”实是一种责任,既对自己负责,又对社会、民族负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志”、这种责任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最有生命力的传统,也是我们今天要将之继续传承下去的民族精髓。

3 教育途径

3.1 “先觉觉后觉”与“暗者求于明”相辅相成

在周敦颐看来,“圣人立教”是一项义务,须得积极从事。所以君王应“制礼法,修教化”,圣人须“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⑨。相应地,周敦颐的教育途径,就表现为圣人(先觉者)施教于人(后觉者),以及后觉者求道于师(“暗者求于明”)两个方向。“觉”与“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是教与学双向的活动。一方面,“先觉觉后觉”,另一方面,“暗者求于明”。其过程与结果的表现是“俾人自易其恶”。对应地,“暗者求于明”又不仅仅是单纯依靠自我就可“达道”,须得良师益友对个人的教诲与帮助。“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⑩“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道义的认识与理解非师友的教诲与帮助则“不可得也”。天地间最难能可贵的莫若道德高超的圣贤之辈。可是人出生时处于蒙昧状态(“生而蒙”),如无师友之教,便会显得无知,故而人们应该与良师益友为伴,切磋琢磨不断进步。

周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如程颐与程颢二兄弟,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学高为师,博学为范”,周敦颐正是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践行着这一传统,彰显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注释

①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70.

②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66.

③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70.

④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69.

⑤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69.

⑥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64.

⑦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65.

⑧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70.

⑨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71.

⑩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76.

同上

参考文献

[1]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院,2007.

[2]梁绍辉.周敦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作者简介

张海南(1993-),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中国哲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周敦颐
名人名言
宋史·周敦颐传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