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文手势在学校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18梁宇
梁宇
摘 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形象化、直观化的柯尔文手势能够把原本看不见、触不到的音乐变得有形化,增强了其可操作性,为学生的合唱音乐知识训练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柯尔文手势在学校合唱教学中的作用,接着提出了柯尔文手势在学校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 合唱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教师要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合唱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音乐素养。柯尔文手势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七种不同的手势与不同高低位置来表示不同的唱名,从而在视觉空间中表现音的高低关系,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准,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合唱教学中运用科尔文手势,把听觉艺术通过肢体语言转变为视觉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而让原本抽象的音高关系形象化、直观化,让学校合唱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一、柯尔文手势在学校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在合唱教学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不管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跟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合唱教学的训练强度相对比较大,要求学生演唱不同的声部,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影响了学习成效。通过分析柯尔文手势的动作,主要就是从腰腹部的位置到头顶位置的跨度,在其中安排八度音阶。也就是说,那些晦涩难懂、不好琢磨的高音能够变得可视化,属于形象化的“图谱”。[1]比如,在让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时候,一个曲目中可能出现几次同一个词语,但是每一次的曲谱不一样,学生要想准确的掌握这几组不同的音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一边演唱一边用动作表示音的高低。教会学生用手位高低的变化来进行自主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高的准确程度,也增强了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教学难点,为学生识谱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合唱教学成效。
二、柯尔文手势在学校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1.柯尔文手势让旋律“看得见”
音乐属于一种视听艺术,基本是依靠听觉来完成,但是这并不是可以说音乐教学就一味的进行听觉教育,忽视其他教育,这样就是走极端的方式。声音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不具备视觉形象,人们只有通过仔细的感受才能发觉其中的美感。音乐旋律的组成部分是节奏型与音高等,通过音乐图像可以表现其起伏变化,但是音高的抽象性很强,如何在合唱教学中进行表达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柯尔文手势能够借助七个不同的手势与身体前方不同的位置来代表不同唱名,表现唱音之间的关系,是借助手势对学生合唱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合唱训练中采用柯尔文手势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很多简单的合唱歌曲都比较适合运用柯尔文手势,因为很多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比较熟悉,也能记住歌词,但是会唱歌谱的比较少。因此,当老师用优美的手势来指引学生唱出熟悉旋律的歌谱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兴奋,还会觉得亲切,激发了他们对歌谱学习的积极性,让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节奏相对比较简单的歌曲作为开始,要求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教师在运用柯尔文手势的时候,速度不宜过快,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反应时间,之后再慢慢的加快速度,逐步把歌谱写下,实现让顺利实现合唱的目标。
2.柯尔文手势让合唱“听得清”
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合唱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要求在短短的一节课就把所有的手势都要求学生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记不住这些手势的位置。可以在第一个课时让学生学习四个音的手势,包括1、3、5、I,这样能够更好的凸显出C大调音阶主和弦,让学生对柯尔文手势有个大致的理解。还可以让那些有电子琴音乐基础的学生帮助老师,当老师向学生介绍某个手势的时候,学生可以用琴弹出这个音,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方面都能有所他认识。[2]比如,在学习民歌合唱的时候,以捷克民歌《白鸽》为例,这是一首二声部轮唱的歌曲,C大调,2/4拍,小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模唱能力,喜欢各种形式的歌唱表演,这首民歌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歌曲的旋律,掌握音阶知识并能够自然的演唱。要让学生对音乐也有个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教师要手、眼、耳、口四个方面合一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辅助教学,先在导入环节播放《do re mi》,让学生一边进行柯尔文手势训练一遍进行歌唱训练,这些都为后面C大调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步打开口腔的时候加入柯尔文手势来感受音高变化。
3.柯尔文手势提升多声部合唱成效
不管是合唱之前的多声部训练还是合唱中的多声部训练,都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练习。教师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跟学生进行卡农训练,教师可以随口慢唱某个旋律,结合具体的手势,在两拍结束之后让学生進行模仿,进行二声部卡农,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力。[3]比如,发声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两个声部跟着手势唱出旋律“DO”,之后第一个声部不变,让第二个声部唱“MI”,再接着两个声部同时唱“MI”,之后还是让第一个声部保持元音不变化,第二个声部唱出“SOL”,随后两个声部同时唱高音“DO”,做完这些进行音阶的下行训练。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声音训练成效。这里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在进行曲目练习的时候,一旦学生能够看准老师的手势熟练唱出来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选择多种方式,可以让男生、女生分开唱,也可以让老师跟学生交叉唱,这些都是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的重要方式,从而提升多声部合唱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小芳.运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听音、视唱、识谱训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56-58.
[2]黄春琴.体态律动 声势并茂——运用柯尔文手势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音准感[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76-79.
[3]刘敏敏.浅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7(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