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花开无痕
2019-03-18欧道卉
欧道卉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既是一种教学行为,又是一种评价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关键词:智慧;理答;教学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理答的一般策略是:对于学生迅速而坚定的正确回答,教师能马上作出判断,或肯定或重复;接下来给予表扬,或对正确回答进一步解释,或追问几个问题加以提升。对于部分正确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正确的,后探问学生,重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仍不能作出全部正确的回答,则可采用转问方式;对于学生回答不正确的,先要弄清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对于缺少知识支撑或认识失误的,可依次采用探问、转问、重新教学的策略;对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如果原因出在问题的提出上的,教师要对原问题进行分析,改进问题本身,如果原因是学生回答问题时比较胆怯,教师要以激励或课后谈心的方式进行疏导;如果学生回答的主要障碍出在原问题上,可以使原问题更明朗化。在对名家和本校教师的课例的观察、研究中发现多种理答综合运用,会让学生的思维在精彩的课堂理答中更加闪光,对文本的理解会有逐步、全面、清晰的认识。
以下的案例分析一定能使广大语文教师重新审视、构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识项羽,学成语》教学片段:
师:默读故事,留意加粗的字体。(屏幕出示成语,学生读阅读材料)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黑体字讲述的内容就是屏幕上的成语。
师:能举例子吗?
(学生说词句对应的例子)
师:一共有几个成语?谁来读一读?
生读成语:破釜沉舟 作壁上观 四面楚歌 江东父老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学生将“为”读作了四声)
师:最后一个词语谁再来读一遍?
另一名学生正确读“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师再回头对刚才读错的学生:你认为这个“为”该怎么读?
生:wéi
你再读一遍,生正确读词语。
师:你真会学习!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同济小学袁淑芹老师2015年10月15日在贵州省“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会中上的示范课《识项羽,学成语》片断。
本教学片断中,袁老师共采用了追问、转问和激励表扬三种理答方式。当学生很准确地回答老师抛出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时,袁老师追问:“能举例子吗?”学生便将刚才阅读的所得叙述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然后指名学生读屏幕上的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学生把最后一个词语中的“wéi”读成了“wèi”,袁老师并没有否定或批评,而是用转问的方式问“最后一个词语谁再来读一遍?”指名另一名学生正确读词语“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师再回头对刚才读错的学生:“你认为这个为该怎么读?”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正确读“wéi”,袁老师这样智慧的理答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巧妙地让学生知道了正确的读法。袁老师接着让学生“你再读一遍”,该学生正确读完以后,袁老师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说:“你真会学习!”这样的表扬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隐者不遇》片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习白执教):
师:孩子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其实在写两个人在对话,谁和谁对话呢?
生:作者和童子。
师:以前的隐者多收有徒弟,一般称为童子,不一定是小孩。他们是怎么对话的?怎么问怎么答的?同桌尝试演一演。
(同桌练习对话)
师:哪一组来演一演?
(第一组)
学生甲:你师父哪里去了?
学生乙:他到山上采药去了,云雾很大不知道在哪儿。
师:这个童子的性子有点儿急,人家只问了一句,他什么都说了。我们找个性子不是很急的童子试试。
(第二组)
学生甲:你师傅在哪儿?
学生乙:采药去了。
学生甲:在哪儿采?具体位置。
学生乙:不知道,云雾太浓,不知道在哪儿。
师:真不错,谁来和老师演一演?(师生对话)
简析:在这个环节中,许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再现了作者与童子的对话场景。第一组中的童子根据诗句意思将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了,显然让作者没法再问诗中暗含的第二个问题。许老师巧妙地用“这个童子的性子有点儿急,人家只问了一句,他什么都说了。”这句话来评价学生乙的表演,委婉地指出了学生乙存在的问题,同时悄无声息地指导了下一组表演的学生应该怎么说。所以,第二组学生在第一组表演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成功地完成了一问一答的对话表演。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难免会有不合师意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回答采取直接的否定,也许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破坏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像许老师这样委婉的智慧评价,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起到了花开无痕的指导效果。
我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追求课堂理答的有效性,课前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课堂上真情倾听,审慎提问,用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靈,尊重每个学生的答问和发言,构建和谐灵动、充满智慧的课堂,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让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邵建荣.智慧理答打造魅力课堂[J].新课程,2016.
[2]邱衍霖.全方位把握 深入钻研教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