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段作文教学轻松起来

2019-03-18唐晓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兴趣

唐晓华

摘 要:说起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慨太难了,甚至很多老师都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很多孩子也会感慨太痛苦了,提笔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愁眉苦脸,有种资源枯竭的感觉,甚至会因为怕写作文而怕学语文。的确,对于那些情感不丰富,不会观察生活,不会体会生活的孩子來说,习作成了孩子学习路上最大的荆棘。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水平呢?作为一个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一直在探索。经过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收获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兴趣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对于学习一般知识是这样;对于小学中段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的。要训练好他们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激发兴趣入手。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鼓励孩子写周记。在学生书写周记时,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是非要求学生写什么“有意义”“难忘”“有趣”的事情不可。试想一下,学生每天的生活有那么“丰富多彩”吗?即使偶尔有我们所认为的“难忘”和“有意义”的事情发生,对于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有那么多感悟吗?如果有,可能也不过是一丝涟漪而已,很难溅起我们所期待的水花。因此,笔者只要求学生写让自己稍微有所触动的一件小事、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件物品、一处景点或者是心有所思的一丝感悟、一缕情绪、一点心情等等。在写作篇幅上也不提出呆板的规定,非要写到300字或400字不可的要求我不会提的。只要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悟,多少都可以获得我的点赞。总之是力求一个“真”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向来都比较怕写作文,语言表达都不太通顺的孩子我还会对他们降低要求。只要他们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把意思说清楚了,把句子说通顺了,尽管他们的表达还不够丰满、不够具体、不够生动,但只要是他们童心、童真、童言的表达,笔者都会为他们点赞。只有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其次,为了激活学生思维,笔者也是因地制宜地地给学生提供一个交际的场所与情景,让学生在交际语境下习作。春游、秋游,孩子们乐在其中,可是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会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没有东西写。”他玩得挺快乐,就是写不出东西。这是他对生活认识不到位,无法细分生活事件。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将事件还原,才能有序、有条理地表达。笔者曾经在执教指导学生写《吃饼干》时,我给班上的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又给每个同学都分发了两块饼干。然后又创设情境地让每个同学开始在课堂上吃饼干,比比看谁吃得最有特色。吃得最有特色的同学就到讲台上来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其他每个同学注意观察这个令大家开怀大笑的学生吃饼干时的动作和表情。通过表演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去观察生活,应该怎样去学会有序地表达。随后,我又安排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再次比赛吃饼干,这一次让小组内的学生都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的表情和动作,甚至听听小组内成员的对话等。比赛完后,笔者立即安排学生写片段作文,就根据刚才所看到的情景把小组内比赛吃饼干的过程写清楚。令笔者惊喜的是,每个小组的孩子都能把小组内吃得最有特点的学生的动作神情写具体,甚至把其他同学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也写得很具体。笔者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去认识生活。

二、课文当做范文教,学习作文技巧

作文教学中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仿,仿句、仿段、仿篇。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最有效最直接的惯用方法就是用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的确,在学生的指导上,范文的示范的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课外找范文,不如好好钻研教材,根据课文中本身蕴含的习作技巧的示范加以引导,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就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这样,我们的练笔也就有了着落,有了效果。对于学生的练笔,最好能当堂评价,当众朗读优秀练笔,既鼓励了作者,又为不好动笔的学生指引了方向,开阔了思路。比如第七册第二单元都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观潮》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一般的写景的文章的难点就是写作顺序。学生往往都不会按照一定的顺序通顺地写出一处景点的特色。在教学课文时,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会进一步明确写景一定要有顺序,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一种景观的前后变化。同时也明白了,写景要“寓情于景”,要带着感情去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样写出来的景才不会那么枯燥,才会富有生机,富有情趣。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虽然老师在指导作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学生的经历与学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个个都是写作能手。这就需要老师分层次地对学生做进一步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不断地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当他们的文章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又准确地指出来,并尽量写上评语,如果能够面批,当面询问他的写作意图,是最理想的。教师千万不要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为学生补上你自认为很理想的一段。这样,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毕竟跟我们有所不同,难以理解你的修改意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助长了他的惰性。

参考文献:

[1]徐文英,谢成义.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刘学鹏.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兴趣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