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四得”课堂提高语文效率

2019-03-18熊继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效营造改革

熊继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首先要正本清源,让“得意、得言、得法、得能”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改革;营造;高效

一、向这样的“非语文”现象说“不”

针对在新课程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日益凸显出来的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求和实际教学低效之间的矛盾,即,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目标虚化、内容淡化、语文教学活动非语文化”的问题。怎样消除这样的矛盾呢?首先罗列出课堂常见的“非语文”现象,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

二、做好教学中的“让”与“还”

(一)让学生质疑,还学生感悟

质疑问难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十分活跃,信息传递是多向的。学生在读书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指导识别文体、揭示规律、习得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的规律。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鼓励质疑,肯定成功。

(二)让学生思考,还学生自学

新课标四大理念中的第三条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因为自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让学生动笔,还学生练习

练习是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必经之路,是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反映出来,能及时得到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信息。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独立性,可引导他们学会表达和倾听,使读与写结合,说与听互动,讲与评互补,从而促使学生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全面地发展和锻炼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

三、突出“语”味,上出词语的“深度”

(一)把握两个“境界”,体味词语的“深度”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把握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为: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比较容易,他们可以利用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完成;第二个境界为:领略词语的情味。古人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着眼整体,要求透过语言文字,进入意境,进入角色,以获取真切感受,深入领悟。

(二)创造新的形象,体味词语的“深度”

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在词语教学中,老师要引领学生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這样,词语就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就越强。

(三)联系生活情景,体味词语的“深度”

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学生熟悉的资源,架起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种教育是把词语理解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渗透其中的情感联系起来,而且在涵泳中培养了语感,渗透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具有整体性和审美性的特征,这种效果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词语所无法比拟的。

四、针对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说明文”模拟运用

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语文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语言的、文字的等诸因素的“活的综合体”,学生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各类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不是由教师“代劳”)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能够真正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以此为“基点”向说写迁移,向深处延伸,向生活拓展,就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二)“游记”解说运用

小学生学过的词语和句式其实不计其数,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地在自己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使用的更是少得可怜。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把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的“语言”和“表达形式”上来。努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故事、小说”表演运用

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语文课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构成,应该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诗歌”改写运用

改写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它与背诵摘抄的积累方法是有根本的区别的。背诵、摘抄是积累现成的语言,起记忆作用;而改写不仅要理解记忆课文的语言,还要运用新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这就要开动脑筋,要靠思维。因此,改写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积累和运用。

五、让语文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鸡汤”

(一)用文本的情感熏陶学生

熏陶:即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面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的深刻内涵的东西。”

诵读可以体味语言,获得情感的熏陶。读有其过程,一遍为印象,二遍有所悟,依次而读。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不断意会,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逐渐清晰、明朗,最终产生对语言文字的共鸣。

(二)用文本的精神净化学生

净化:即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常常被固于固有的“道德标杆”的层面,而很少涉及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的层面,因而往往陷于空洞的说教,教育效果不理想,没有实现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良效。

语文,天生生动、浪漫,有人情味、有韵味。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语言首先在学生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心里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让语文与学生的精神同构共生!营造“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的语文课堂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使命。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高效营造改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改革之路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改革备忘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