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经济学》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2019-03-18赵海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摘要】计量经济学实验是培养本科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统计软件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在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成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创新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Econometrics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for undergraduates. It applies econometrics theory and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real economic problem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conometrics course,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econometrics.

【Keywords】Econometrics;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计量经济学》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建设”(编号:k201822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38-02

目前,计量经济学是我国本科类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定量分析理论和工具来分析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1]。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普及的大时代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对该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一直是授课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2]。在授课实践中,国内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受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条件、教学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未受到授课教师的重视[3],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本科学生难以在一个学期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和软件操作,大大影响了该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效果[4]。

本文在2017年,对经济经济学授课的一个自然班级进行了问卷访谈,梳理了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分析问题的形成机制,对当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验教学效果调查

本次调查共向班级发放问卷65份,回收问卷共61份,调查目的是考查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表1列出了学生对计量统计软件STATA的使用情况,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统计软件的概率仅为21%,而基本不使用统计软件的概率为36%,表明学生在软件操作和使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表2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调查了对增加软件讲解时间、上机实验课的反馈,数据显示,认为应该增加软件讲解时间和增设上机实验课的学生比例均超过80%,表明在需求上,学生是希望能够增加实验课程的学习的。结合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另一方面在软件操作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兴趣,表明在授课上,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讲解是不足的,实验课时也是缺乏的。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课程目标不明确。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计中,实验课程往往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往往是分离的、脱节的,很多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实验操作背后的理论,在案例建模、假设检验、估计等环节缺乏理论的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安排不合理。在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安排上,普遍存在着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计量软件的熟练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单纯实验课程是不够的,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将软件操作环节放在课下作业中。另外,由于计量经济学总体难度较高,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较好的满足理论授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尽可能安排较多的理论授课时间。

第三,实验教学内容不完善。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授课老师往往基于一个教学案例对建模、估计、检验等软件操作进行逐步讲解,在形式上整体比较单调,学习缺乏必要的兴趣。而且,由于很多学生对理论掌握不够深入,因而更难以理解软件操作背后的原理,从而更难以接受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而大大降低实验教学的效果。

第四,实验课程缺乏考核机制。由于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短,授课老师难以在同一时间内检测到每一位学生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不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而且在评分和考核上缺乏必要的标准和方法。

三、实验课程改革的建议

第一,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理论应用实践环节的重要环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统计软件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目的必须在课程实践中加以重视和强调。

第二,设置合理的授课课时。基于课程安排,在总课时设置的约束下,尽量增加充足的实验课程课时。当然,增加课时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说教师能够在充足的时间内教授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操作背后的理论和方法。另外,在课后作业中,要穿插实验设计和软件操作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教学内容简而精。受课时的限制,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在内容设计上要注意:首先,授课内容或案例要以清晰阐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为原则,实验内容不宜过多、过难;其次,授课内容选取最为核心的最小二乘估计、同方差、自相关、共线性、虚拟变量模型等核心章节的实验内容为主;最后,建立实验教学库,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

第四,明确教学考核方式。在授课实践中教师无法监测到每位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因而在考核上要采取过程性考核机制。可以在采取案例解读、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谢家泉.基于金融计量综合实验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机制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04):47-48.

[2]聂红隆,沈友华.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04):119-124.

[3]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03):15-18.

[4]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04):56-58.

作者簡介:

赵海涛(1986-),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经济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微观计量分析。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