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禁锢,让学生“放胆”行文

2019-03-18周筠袁雪琴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周筠 袁雪琴

摘 要:在与学生相处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主动降低高高在上的“地位”,谋求建立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教学走进丰富的生活,并不断感悟体察;心思敏锐了,行文也就胆大了。由此,作文水平就能慢慢提升。

關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打破禁锢;多方感悟

一、打破禁锢,鼓励学生“放胆”

要解开学生作文的禁锢,使他们不再囿于那种高高在上的“好作文”标准之中,去小心翼翼地“制造”作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亲近你,信任你,才愿意与你交流沟通。很多老师抱怨,学生不举手,不思考,不发言,没真情。试想,你平时高高在上,可能已经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好多次,在作文课上突然亲切地与他们交流,说要抒写真情,学生如何敢在你面前有个“闪失”?还是不说不写为妙!

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相互尊重与信任上。一堂作文课,我要求写的是“竞选”。课堂上,杨×同学把底稿《竞选班长》乐呵呵地拿给我看。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长得有些胖,但是挺结实,成绩也好,惹人喜爱,且在班上处了一群好朋友,很有号召力,是个无冕之王。那次他第一次当选了班长。他的作文底稿的意思是说他品学兼优,乐于奉献,然后竞选获胜。文章平淡无味,但他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结果他那篇作文写得很好。如果不是平时就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我和他的这段对话是不会产生的。老师不端着架子来指导,学生也就能不摆着架势来写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开禁锢见个性的重要一环。

同时,同学之间也要形成和谐的关系。我发现,学生之间如果缺失真诚的交流,互相取笑,也会形成很糟糕的后果。他们会畏首畏尾,相互隐瞒,写了真性情,就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一样。我经常开展学生间的互评,倡导一种真诚的评价风气,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与共识,并在交流中互相促进与提高。

二、多方感悟,引导取材生活

禁锢解开了,并不等于学生一定就能写好了。虽说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但作为一种能力,却又不可避免地面临和应对有限定条件的作文,比如命题作文。这些作文命题是老师和课程教学的要求而形成的有共性的东西,因而就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在这种作文活动中达到真正的自由。这恐怕就是学生惧怕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确实是在完成任务。但是,也要看到,如果我们评判的标准能更加生活化一些,能进一步促进作文本身生活化,那么,即使是命题文,学生仍然能游刃有余地抒发自己的情,在共性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它与自我写作只在达成的目标上有所不同,其过程该是一样的。

就学生来讲,要应对命题、半命题或其他一些限定条件的作文,关键是要提高学生感悟力。就我的实践来讲,学生经过前轮的洗礼,感悟力已大有提升,因为他不背着枷锁写作了。但感悟力要进一步提升就必须拥有大量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就直接经验来讲,教师要珍惜每一个与学生相处机会,在言传身教中,在不经意的一些细节中,润物无声,帮助学生日积月累,形成感悟能力。如在一次晨会课上,我讲起了同学们马上要毕业,大家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等,我说:“时间真快呀,记得三年前接手你们的时候,你们才这么高。”我用手比划着,又指指外面的广玉兰继续说:“门前的花开开谢谢了三次,你们竟相长成了小姑娘小伙子了。”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教师的语言无疑对学生是最具攻击力和影响力的。

一次作文课前,一学生报告,说孙××中午时被一年级的老师叫过去批评了一顿。事关班级形象,我追问什么事。孙××无奈地站起来说:“我中午的时候,看见几个小朋友在家楼下玩弹珠,我也有点手痒痒,就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一个,也跟他们玩了。”

学生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

“后来呢?”

“后来我赢了很多,可是最后那几个小朋友耍赖,一个个哭着向我要。”

大家笑得更凶了。我故作镇定:“然后呢?”

“我没给,他们就告诉了他们中间一个的奶奶,说我抢了他们的弹珠,还打了他们。”他很冤枉的样子。

大家像听到了新鲜事儿,一个个神情奕奕地等着下文……

那节作文课要写的作文正好是限定内容的“记成长中的一件小事”。很多同学挠头搔耳,抱怨;这太老套了吧,有什么写呀,都写过了,等等。我说不可能吧,你们就没有些成长故事?“没有。”他们回答得干脆利落。我问孙××:“你有没有?”“没有。”我说你刚才那件事,不就是个很好的事例嘛?学生大为惊诧,说这能写出个什么来?我说:

“真不知道你们心里的一件小事是什么样的?孙××童心未泯,打弹珠是多好的题材呀。想必他也是此中高手,只是寂寞多时,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饥不择食,和小朋友也玩上了,毕竟当年手艺好,赢了不少,战果辉煌啊!”

学生听了,都已开始入了神。我突然语气一转:

“知道你们为什么要笑吗?”我顿了顿,“这就叫成长呀!”

他们似略有感悟,我接着深情地说: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为得不到一样东西而着急难过,甚至吵闹过,无赖过?

……

我把话题引入了对成长的感悟,这是建立在活生生的生活画面中的。很快,话题越来越广,多数人都悟到了些什么。结果,大部分学生把这篇习作写得很有真情实感,各自在微小而又鲜活的事例中体会到了一种长大的过程。

总之,我们应该打破禁锢学生的一些潜在的“好的标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彰显其独特魅力,让他们想写、敢写、会写。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