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03-18吕奏高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文章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能够更广泛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推广分层异步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教学模式 应用策略
现阶段,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其更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合,能够更好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内涵,充分了解其应用方式方法,从而在教学中实现科学应用,并不断利用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一、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规定的标准与要求,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而其中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也都与学生层次以及能力相符合,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针对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班级整体的进步,切实践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准则。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在班级授课的环境下,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着眼于对学生潜力的开发与个性的培养,应切实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拓展性、选择性,从而体现个性化教学,保障教学过程中践行整体施教、因材施教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策略
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是保障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应用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具体划分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认知水平、个性、自尊心,保障分组结果不对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隐性分组的方式,不单纯的按照学习成绩的模式进行划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对头衔进行定义;而且分组过程中,每组学生应有一部分具备相同特长与优势,一部分不具备此特长与优势,从而能够使学习小组形成互补,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即使处于相同年龄,学生受先天因素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在能力上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全班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将会使教学丧失公平,同时也与制定的教学目标初衷相违背。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制定与学生层次相符的学习目标,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不断提升能力,实现班级整体的学习目标。
其中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第一,教学目标要具有目的性,让学生切实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无论是能力的提升还是知识的掌握都要有所帮助。例如,在教学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时,有些学生能够客观的从图形的外部形象探究图形的特征,但是有些学生思维系统性不强,在学习各种图形的特点时,无法准确进行客观的分析。对于这两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目标:引导具有能力的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化的分析;对于能力不足学生从具象化的画面或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图形的特征,从而使教学后学生都能对图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掌握。第二,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充分突出以万变应不变,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对教学的引导,教师不应在设置目标时体现较大的差异,而是利用目标的不同引导学生实现个人能力锻炼、知识掌握。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标准与要求,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经验、知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例如,有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会影响到学习小组的进度,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细化对其要求,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问题分层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但是层次不同的学生,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也有差异体现,但是设置问题的总体方向是保持问题之间的联系,难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其中需要班级所有学生都能自主分析与解决学习中涉及到的基础性问题,而对于综合性较强、发散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应做出强制性要求。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四则混合预算的基本法则,但是很多能力强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题目有简便算法,能够快速解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思考简便算法会花费大部分时间,还无法保障计算的准确性,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建议其先利用基础算法不断提升自身对这类题目的敏感性、运算率以及准确性,然后逐步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帮助,但是对于层次不同学生,帮助的方式与方法也不同。例如,对于学生能力较强、思维逻辑严谨的学生,在指导其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隐晦的提出思考的方向,从而让学生展开具体的探究;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需要细化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出现,切实实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与能力學生的学习需要都得到了满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切实实现了学生的进步,提升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建议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广泛的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左海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8,(25).
[2]何瑞云.浅析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求知导刊,2017,(33).
[3]李铭海.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异步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6,(25).
[4]张嗣同.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6,(17).
作者简介:吕奏高(1971-),男,汉族,江西上饶广丰人,本科学历,广丰区泉波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