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中的应用探讨
2019-03-18钱新杰胡桂香
钱新杰 胡桂香
【摘要】本文中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指的是把现场集中面授、现场教学观摩等系统化学习,在线共享资源、开放资源等网络环境的自主化学习以及通过小组讨论、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的研讨化学习三者结合、融为一体,构建独特的培训模式。鉴于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的因素,探讨该“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中的推动作用。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开展,完成多样化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传承,推动国家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三位一体 高职院校教师 模式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重点不突出,与现实脱节
当前社会上针对高职教师培训项目众多,有行业培训,有高校教师培训联盟培训等。在一些行业培训中,主要以盈利或推销产品为目的,培训机制不是很健全,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在高校教师培训联盟培训中,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而开展的培训项目不多,参与培训的高职教师培训目的普遍带有功利性,培训时间很短,通常是五到七天,而培训主讲教师多来自普通高校学校,他们对参加培训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并不了解,对各参培高职教师的接受能力、业务水平、培训的实际需求也并不清楚,同时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认识也缺乏深入实践,导致培训内容轻实践重理论,培训内容与现实脱节,无法突出重点,模式较单一,针对性与层次性不强,时效性不够,培训完成后连续性跟踪较差,并没有很好地把培训学习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職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新设备、软件、教学资源等利用率低,教师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差异大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教学硬件设施、软件、教育资源来完成。很多高职院校都投入重金采购了一些信息技术新设备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等建立了部分课程的在线共享资源和在线开发学习平台,教育信息化投入较大,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但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非信息类专业的教师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多配备一个PPT课件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新设备利用率极低。在进行课程开展的时候也没有去合理利用在线共享资源和在线开发学习平台,导致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高职院校教师因专业、年龄、地域等不同,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展较好、年龄较轻和计算机类专业相关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高,在教学中应用也较好,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域偏远、年龄较大非信息类专业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这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的教师,能够基本掌握日常备课、上课用的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而对于办公软件中较为复杂的应用,比如公式计算、动画制作等明显掌握不够。对于一些配置复杂、容量较大、操作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信息化软件利用率更低。
二、“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探讨
(一)前期调研
为了构建更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的模式,特针对宜宾部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回收回来的311份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比为31%,他们的学历最高,本科以上达到98%,专任教师比例为87.6%,上课借助信息技术占比88%,一年平均参加2次及以上信息技术相关师资培训占比26.7%,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适应的占比46%,认为培训模式成效不够的占比51%,喜欢的培训方式主要集中在集中面授、现场案例(项目)教学、交流研讨等。教龄在10以上20年以下的中年教师占比为52%,他们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74%,专任教师比例为72.4%,行政人员占比11.7%,上课借助信息技术占比69.2%,一年平均参加2次及以上信息技术相关师资培训占比31.2%,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适应的占比53%,认为培训模式成效不够的占比58%,喜欢的培训方式主要集中在集中面授、现场案例(项目)教学、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占比为17%,学历本科占比63%,专任教师比例为51.4%,管理层占比28.3%,上课借助信息技术占比43.7%,一年平均参加2次及以上信息技术相关师资培训占比39.8%,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适应的占比68.5%,认为培训模式成效不够的占比79.2%,喜欢的培训方式主要集中在现场案例(项目)教学、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
通过调研很容易得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差异大,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新设备、软件、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师普遍认为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与现实脱节,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培训模式构建与实施
为了提高培训成效,增加培训的针对性、个性化、实用性以及前沿性,特构建“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即把现场集中面授、现场教学观摩等系统化学习,在线共享资源、开放资源等网络环境的自主化学习以及通过小组讨论、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的研讨化学习三者结合、融为一体,构建独特的培训模式。在该模式中,更突出教师的主体角色,比如专任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更专注于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新设备、软件、教学资源的应用,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则更侧重在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系统化学习主要体现在现场集中面授、现场教学观摩、共同完成作业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培训专家根据各参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并通过集中的现场讲授、观摩进行开展。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组建小组团队,合理选择培训主题,共同学习、观摩、完成培训专家布置的作业,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与工作的情况,反思自我行为,寻找差距,学习其他参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从而尽快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实施新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性,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
主要体现在在线共享资源、开放资源等网络环境的学习。在进行系统化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培训内容较难、学习的内容较多、时间较短的情况,很多时候参培教师都没有很多的领悟与应用,还要借助在线共享资源、开放资源等平台进行补充学习。以教师自身学习者身份为中心,带着任务驱动自己自主学习。
研讨化学习主要体现在各小组成员内部教师、不同小组之间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微信群、QQ群等进行研讨学习。以教师主动、自愿地参与到研讨中为主,研训互动进行展开,进行思想、认识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碰撞出新的、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技巧、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地改变了参培教师被动听讲的状态,增加参培教师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参培教師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探讨
“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要综合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跟踪反馈等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笔试、操作、培训专家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做好培训完成后的跟踪反馈工作,考察参培教师是否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而形成最终的各参培教师培训成绩。
“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类比用于JAVA教学中的“组件事件”主题中,通过系统化、自主化、研讨化学习后,参与此模式的人员明显比没有参与的掌握更好、实践性更强。
三、结束语
“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评价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培训模式有所不同,参培教师也更容易主动接受,自主学习,有效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开展中广泛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技厅〔2017〕2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702/t20170221_296857.html
[2]黄涛,余雅丽等.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
[3]潘仕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十年回顾[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0).
[4]张玲.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9).
作者简介:钱新杰(1981-),男,汉族,安徽宿州人,软件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技术、信息技术;胡桂香(1981-),女,汉族,广西桂林人,软件工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