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中心管理方法探究
2019-03-18龙丽红
【摘要】养老问题方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大型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小型私人养老院环境又不能让人满意入住率低,养老院离家太远,子女们探望不方便,居家养老又困难重重,居家养老中心既能缓解社会家庭的养老压力,又能为老人提供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本文针对目前居家养老中心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和提高服务水的水平五项措施。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 解决问题 提高服务水平 五项措施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大型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小型私人养老院环境不能让人满意入住率低,养老院离家太远,子女们探望不方便,居家养老又困难重重,如果能在政府机构的扶持下,真正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办起来,既能缓解社会家庭的养老压力,又能为老人提供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将极大地改善居家养老的老人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中心是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日间照料,晚上回家居住为主要服务形式。目前新建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还存在发展困难和管理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探索,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目前居家养老中心管理存在的不足
(1)社区老人的档案不详细。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都登记在册,存有档案,但不够详细,不够全面,信息过时。不仅要登记年龄、配偶、子女、退休工资等基本信息,还应该有更详细的家庭成员情况记录,更详细的老人的健康状况资料,最好有三甲医院的全面的体检报告,对老人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档案材料还要注意定期更新,有条件的建立电子档案,建立大数据平台,管理人员信息共享,以便服务更周到。
(2)缺少专人专项护理。对残疾、半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人没有专人护理,提供如厕、喂食、提示或协助老年人按时服用自带药品等必要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多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缺乏专门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也没有专人来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以确保其人身安全。
(3)硬件设施难达标。虽有政府扶持,对养老机构有经费补贴,但是社区要构建能满足辖区老年人各项需求的居家养老中心仍然困难重重。居家养老中心要有床位,有餐厅,有专门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休息室,图书室、棋牌室、戲曲室,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而且设施齐全,环境整洁舒适,只依靠政府和社区的补贴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老旧社区不仅经费不足,而且还没有空地新建居家养老中心。
二、解决问题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方法
(1)社区老年人全部建档。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的居家养老中心对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人人建档,信息详细全面,及时更新。档案信息要有老年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身体状况等信息,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以便居家养老中心对高龄、空巢、独居、特困、生活不自理的老人密切关注,即使他们不到居家养老中心来参加活动,也要随时准备为他们提供紧急援助、日间照料、入户服务等相关服务。
(2)完善服务登记相关手续。居家养老中心就是一个“日间托老”的处所。3-6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分班集中、统一管理、专车专人接送,是方便管理的。到居家养老中心的老人他们不定期不定时来活动,年龄和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大多数没有子女接送,保证他们的安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必须要建立服务档案,要求老年填写基本信息登记表;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申请表;居家养老中心每日老年人出入登记表;老年人当日状况记录表等。其中基本信息登记表还要有三甲医院的体检证明。有配偶和子女的老人填写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申请表还需要配偶和子女签字表示同意。居家养老中心每日老年人出入登记表和老年人当日状况记录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简化手续,但老人来去要签字或打卡。有条件的居家养老中心要安装监控录像设备,方便查看。
(3)分组活动分类管理。居家养老中心专门设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休息室,图书室、棋牌室、戏曲室,健身室、心理咨询室、餐厅等设施,管理办法就是按照民政办统一要求建立各室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每个活动室有志愿者或服务人员任室长,老人参加活动听从他们的安排服从他们的管理。对残疾、半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专门设立的日间照料室有专人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如厕、喂食、喂药、接送等服务。
(4)专题教育专项活动积极开展。坚持定期举行各种节日活动,比如“品百家宴 庆重阳节”各家各户做一道拿手菜,摆上长街宴,祝贺老人们的节日。传统节日都要组织老人活动。政策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讲座、法律援助等活动也要定期开展。比如邀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给老党员讲党课,鼓励老党员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让老党员们真正感到老有所为。建立法务工作站,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延伸到整社区网格,让居民特别是特色人群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5)解决资金人员不足的困难。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补上居家养老中心资金和服务人员的短板。社区居委会牵头,争取政府扶持,社会企业和人员捐资或入股,把居家养老中心建起来,老人享受服务是无偿、低价、平价的,保证居家养老中心的正常运转,不以盈利为目的。用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服务人员短缺问题。
居家养老中心的建立,使老人真正有了一个好去处,实现了家门口养老的理想,是一个能够适应我国养老现状的创新模式,值得在全国范围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级,也是构建和谐社区,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龙丽红(1968-),女,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