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流程管理的应用分析
2019-03-18尹君
尹君
摘 要:电子档案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育档案的管理效率,但同样对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全流程模型,强调了加强流程管理的重要性。重点从电子文件形成、信息资源收集、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公开检索四方面出发,对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流程管理;电子文件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及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档案管理逐渐进入了电子化时代。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且减小了档案丢失的风险。为使系统优势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有必要加强流程管理,提高各项工作流程的清晰度,提高管理水平。
1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全流程模型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全流程模型如下:1)确定资源类型,明确资源的所属范围。2)采集资源信息,以来源为准,将其分为“馆内资源(如:馆内工作人员档案)”、“移交资源(如:学生手动提交的档案)”、“网络移交资源(如:高校经网络提交的学生档案)”3种。3)对资源进行审核,如审核通过,则可对其进行数字化扫描及标准化检测。4)确保档案信息符合标准后,应加密档案,并将其存储至系统数据库中。5)需应用档案时,应首先予以解密,继而提取相应的信息。
2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流程管理的应用方法
2.1 电子文件形成流程管理
2.1.1 电子文件形成流程表现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在于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电子文件的形成流程如下:1)拟定初稿,对稿件进行核对,确保核对无误后,交由领导签字,并给出意见。2)领导签署完成后,交由办公室盖章,打印成文。3)将文件通过网络移交至档案馆处理,档案馆则应标注fonts-number(全宗号)、catalog-number(目录号)、Files-Year(归档年份)等。该流程中,领导的签署及意见,均应作为重要数据与电子文件一同交由档案馆。针对密级文件,应予以加密封装后保存。如需经网络传输文件,应通过秘钥对其进行加密。
2.1.2 电子文件形成管理方法
电子文件形成流程管理过程中,部门主管、单位领导、收发员应同时完成管理的任务。首先,待电子文件初稿确定后,部门主管应进行稿件核对,实现对稿件质量的管理,具体核对内容以“背景信息(context)”、“真实性(authenticity)”、“有效性(utility)”、“完整性(integrity)”为主。其次,单位领导应根据主管所提供的初稿,对文件进行进一步的签发与查阅。该管理流程中,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记录相应领导对文件的操作步骤,并将其存储至数据库中。最后,收发员应负责对文件进行接收,确保审核不达标的稿件能够及时返回修改,保证审核通过者,可立即存储于数据库之中。
2.2 信息资源收集流程管理
2.2.1 信息资源收集流程表现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信息资源收集的流程如下:1)对档案进行分类,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线上的资源收集,需通过互联网实现。2)信息资源收集完成后,应录入条目,并明确其数字化顺序,将信息存储至临时数据库中。为确保信息安全,应通过PKI认证,对其进行审查,具体审查内容以ID-ss(送审表ID)、zj-number(专家号)、sh-number(审核信息)等为主。3)制定信息化资源移交清册,制定数字化方案。4)将资源存储至系统数据库中,以便于未来应用。
2.2.2 信息资源收集管理方法
通常情况下,电子政务系统难以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統同步开发。一旦软件接口不适宜,信息的传输难度往往较大。为确保资源收集的流程能够有效实现,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考虑通过FTP共享的方式,设置约定的移交地点,提高移交的便利性。PKI认证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同时,对领导意见、主管部门附件等资源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如资源不完整,则不得录入。针对密级文件,不建议通过网络移交,以免对文件的信息安全造成影响。此外,信息资源收集的过程中,同样应对用户角色予以约束,以免资源丢失。
2.3 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管理
2.3.1 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表现
档案馆所收集的信息,包括电子信息与纸质文件两种。电子信息可直接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纸质文件则需进行数字化加工。流程如下:1)对文件进行扫描,采用JPEG及TIFF两种格式对图像进行保存,采用PTF或TXT格式保存文档,如文件以音频或视频为主,则可采用MP3或MP4两种格式对其进行存储。2)观察文件中有无黑边、噪点、红眼等问题,如存在问题,应进行后期处理,提高图像及文档的清晰度,确保图像能够被有效利用。3)标注文档的案卷、分类、顺序号码,便于实现分类存储。4)采用RSA算法加密,避免档案丢失。
2.3.2 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方法
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方法如下:1)质量管理:为确保档案质量达标,管理人员应采用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处理。如为非涉密档案,管理者可通过标识、粘贴、排序等方式,确保档案存储清晰简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2)安全管理:为避免档案信息被盗取,单位应赋予编研人员查看、传输以及修改档案的权限,确保能够第一时间采用RSA算法对档案进行加密。以档案信息摘要为例,有关人员可采用RSA算法下的key(私钥),拟定档案的数字签名,实现对信息摘要的加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1]。
2.4 档案公开检索流程管理
2.4.1 档案公开检索流程表现
将信息存储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目的,一方面在于降低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则在于提高检索的便利性。为达到上述目的,应采用以下流程对电子档案进行公开检索:1)具有检索权限者,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自行对档案进行检索。在此过程中,需首先进入检索模块,搜索题名、时间、关键词、文档编号、卷宗号等信息。2)为提高检索效率,可通过组合检索的方式,对文件进行查找。例如:可输入“杨XX(档案姓名)+101917(学号)、A054(档案编号)”,实现精准检索。
2.4.2 档案公开检索管理方法
档案公开检索流程的管理方法如下:1)划分角色:应将公开检索角色,划分为“公开处理”、“检索利用”、“信息鉴定”三种,“上级主管及领导”、“具备系统登录权限的用户”、“管理人员”为三种角色权利的执行者。2)管理方案:用户登录系统时,应输入用户名及密码[2]。此时,系统将自行对其权限进行判断。如用户非技术管理员,系统则可自动跳转至非管理页面,而登录者则可根据自身的权限,实现对档案的检索。
3 结论
综上所述,以不同工作的内容及目的为依据,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确保系统信息安全、真实。未来,建议我国教育领域从信息的收集、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出发,积极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明确各项流程,全面提高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8,20(22):195-196.
[2]安宗强.浅析高职学校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的应用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