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融合路径探析

2019-03-18龚睿

卷宗 2019年4期
关键词:微博微信图书馆

摘 要:现阶段,新型信息技术不仅对社会公众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变革了许多行业的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社会信息化、社会电子化以及社会数字化不断深入,改变了社会公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催生了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人们丰富精神世界,满足阅读需求的重要场所。在社会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必须在服务模式中融入新型技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图书馆对公共文化的价值。本文以图书馆为分析对象,阐述图书馆服务与新型信息技术融合路径,为图书馆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图书馆;微信;微博

1 理论概况

所谓新型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其中尤以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推动作用明显[1]。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图书馆服务领域后,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和简便化,公众对图书馆的评价也有所提升。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尚存在不稳定性,所以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融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实现馆藏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互联网具有互联互通、高校便捷和千变万化的特点,其与图书馆服务的融合,符合现代文化服务领域的主流导向。

2 新型服务模式的特性

2.1 更便捷的人性化

长期以来,如何实现图书馆服务与读者之间的供需匹配,提升读者满意程度,吸引读者阅读,一直是图书馆馆员致力研究的课题。互联网不单单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更是一种信息交流工作。在图书馆服务中融入互联网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服务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提升图书的利用率和流通率。比如,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当前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购置相关书籍,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资金。又如,公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图书馆反馈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帮助图书馆改善自身服务,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

2.2 更顯著的开放性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政府愈发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构建书香中国的目标[2]。在构建书香中国的背景下,图书馆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发展,避免馆内环境的封闭。虽然许多图书馆在本区域实现了全面化开放,但相对于整个文化服务体系而言,图书馆的开放性还有待提升。互联网技术能够增强图书馆的开放性,搭建馆藏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是搭建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的基础。读者可以通过注册账号的方式在家中登录到相关系统当中,获取相关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改变馆藏资源的流通,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最大化地提升馆藏利用率。

2.3 更深入的智能化

互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服务具有智能化特征,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为读者提高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图书馆可以在互联网中调取读者的阅读历史数据,将数据归集起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此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其次,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图书馆购置馆藏资源的方式。图书馆可以自动登录到出版社系统当中购置馆藏资源,并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同步该项资源,节约了人力开支和物力开支。最后,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读者的检索习惯,提高了读者检索效率。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迅速更新图书实时借阅情况和图书入库情况,减少检索错误率,提高检索效率。

2.4 更深入的自由化

现代图书管理学倡导“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图书馆一旦失去读者,馆藏资源就会出现大量闲置的现象,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改善服务和拓宽服务功能,是提高读者满意感和认同感的必然路径。在互联网环境中,读者可以事先在网上进行资源检索,查找某一图书馆是否具有该馆藏资源,提高了借阅效率。除此之外,读者可以在家中或者其他具有互联网的场所下载电子资源,获取资源的便利性有所提升。在互联网环境下,读者借阅的自由度显著提升,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同感和满意感也随之增加。

3 新型服务模式的突破路径

3.1 打造微信图书服务机制

智能化设备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能够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互通起来,也使得公众可以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网冲浪。现阶段,微信是深受人们喜欢的互联网工具,其以操作简便的特性在社会上得以流行。为了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图书馆有必要将微信技术植入到图书服务当中。首先,图书馆应当创办相应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微信公众号除了具备简单的功能以外,还应当具备一些特色功能。图书馆在公众号上应当设置检索、查询以及图书证办理等简单的功能,为读者提供快捷的服务。同时,图书馆应当在公众号上开发预借与预还、延期归还图书、关键词搜索等特色功能,进一步升级图书馆的服务。其次,图书馆可以与出版社的微店进行合作,利用微信实现借阅与购买的一站式服务,即读者在检索相关书籍时,微信界面上不仅会弹出该图书的信息,也会弹出该图书的购买渠道。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借阅图书还是购买图书。最后,图书馆应当借助微信这一技术来优化本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图书馆馆员利用推送功能,每日向关注群体推送相关的书评和小文章,吸引公众阅读兴趣,提高本馆图书利用率。

3.2 打造微博图书服务机制

伴随文化市场竞争愈发的激励,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微博来打造品牌,扩展出更多服务项目。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可以利用微博话题来举办相应的活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例如,利用微博话题发布征文比赛、书评撰写比赛和其他比赛,吸引线上公众参与到活动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活动主题应当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应当开展具有公益性质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另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可以利用微博进行阅读推广,通过转发书评抽奖的形式,吸引公众转发书评,推广相关的书籍。在奖品的选择上,图书馆应尽可能的将推广书籍作为奖品,实现推广效果最大化。

3.3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需求

首先,馆员在图书馆系统中将本年度的图书借阅情况调取出来,将相关的情况做一个系统性的分析,了解读者借阅习惯和本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情况。其次,图书馆在线上同时做好问卷调查工作,了解现阶段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有何需求。最后,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确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图书馆采购部门。图书馆采购部门在接收相关分析结果后,有针对性的开展采购工作,避免图书闲置,减少图书空置率。

4 结语

新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发展轨迹,引领着图书馆馆员不断向前迈进。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肩负着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地位突出。图书馆馆员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型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能力,才能引领社会公众更好的进行阅读。当今,图书馆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图书馆馆员有必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图书馆服务中融入微博、微信以及其他新型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的转型。相信在馆员努力下,图书馆的价值理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会更加突出,许多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也会出现在图书馆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刘冰.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通讯世界,2018(11):295-296.

[2]冯耕.浅析公共图书馆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的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2):145-146.

作者简介

龚睿(1979-),男,四川威远人,大专,毕业于中央电大,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微博微信图书馆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图书馆
微信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