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情感
2019-03-18邓丽红
邓丽红
摘 要:近些年来,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也发生了变革。要求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语文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修养学生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要求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情感因素,让课堂充满感情,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情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不可忽略的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语文课本蕴含了多种多样的知识点,但是学生课堂时间却有点不够用了,学生需要理解非常复杂的知识点,老师讲解的大都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从而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样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降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领略文章描述的意境,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但是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忽视阅读教学,忽视有感情的阅读教学,只机械化地带领学生阅读或者背诵。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很难提高,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们通常会为学生传达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去阅读,但是学生的兴趣非常差,在朗读过程中也无法带有感情,所以这项作业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一些没有兴趣的学生会敷衍了事,阅读水平无法提升。
二、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情感的途径
1.引导学生感悟人情之美
教师们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克服形式单一的弊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悟到有感情的阅读课文的有效性,去感悟文章深层的内涵,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们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文中表达的真善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方式的阅读模式,比如说角色扮演的阅读方式,选择几个学生来朗读课文,他们分别饰演角色来对话。还有激情阅读,激情阅读的情感最为丰富,阅读之后,学生的心灵会被打动,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五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这样的课文,它的名字是《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背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后在分别之际,解放军战士对朝鲜的土地恋恋不舍,不愿意与朝鲜人民分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使用激情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文章的最后三段是这篇文章的高潮部分,当学生读到“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对文章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2.全面把握学生心理
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深刻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根据这些特征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这个年纪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可爱,求知欲非常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基于这些因素,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场景打造得更加生动有趣。在一个美妙的情境之下,学生的心理可以充分融入进去,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了。
比如说,在带领学生学习《要下雨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多设定一些教学难点,为什么快下雨的时候鱼儿要跳出水面?为什么蚂蚁排了一个整齐的队列来搬运东西?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们在低空中飞行?在正式上课时,一些学生活泼好动,坐不住,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为了应对这些,教师应该加强引导,通过设定情景来抓住学生的心灵,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并且回答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3.领悟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真善美
在小学的一些语文读物里,学生会经常接触到优美的语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学生感悟到了语文的美好,心灵得到了净化,而且语言的美丽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世间的真善美。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可以从课文中看出,文章用大量优美的语句描写了桂林的山水,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有拟人,充分展现了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图片,搭配合适的音乐,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桂林山水之美,还能够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真善美的品德。
综上所述,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情感的关键时期,往后的语文素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语文阅读,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感悟文章中的情感。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学素养会飞速提升,身心也会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张越.聚焦课堂,聆听语文的音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管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3):22.
[2]浦黎霞.穿行在语文和文化之间:小学鉴赏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