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
2019-03-18邵孔彬
邵孔彬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程度相对还比较浅显。一方面,其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另外,好奇心强和探索欲望程度较高,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可见,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课程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同时也注意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有机地结合好教育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性;趣味性;结合教学
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所需要满足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首先引发其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如何在教学中把握两者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两者结合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阶段、生活阅历方面的限制,在进入学习生活后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且在学习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情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正视这种客观性的前提下,在对进入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学校教育时,教师就应当从教育引导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模式的丰富两方面着手去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当满足了教育性和趣味性两方面的条件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当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时,学生接受课堂教育的氛围和感受也更加轻松愉快,如果教师所应用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其比较熟悉的领域时,也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探讨
(一)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对于本文所探讨的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在小学阶段,形象思维是指导学生开展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如果想要在课程教学中将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结合在一起,教师首先就应当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因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上培养的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达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个人的思想活动和发散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表达背后更加深层次或者说高层次的意义,从而探寻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学习的效果达到了这个层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被视作取得了较高的成效。另外,趣味性的课堂构建,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当教师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后,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接受和适应,使得此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发挥。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应当抓住这篇课文内容对小学生来讲的熟悉程度,并利用课文内容中多个角色的特点,再采取趣味性更强的讲故事和角色扮演两种途径进行课程的讲解,既能够达到课程教育的目的,又能够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活跃,以一种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和游戏教学的模式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应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
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的多媒体辅助工具是应当被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雪孩子》时,教师通过搜集素材即可发现,这也是一部被制作成动画电影的课文内容,且其中包括了电影故事情节和主题歌曲。教师可以将原版的电影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在核心的课程内容讲解完毕后,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动画电影,或者听取主题曲,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电影观看,对课文内容中描述的场景和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另外,有了形象的动画作品和歌曲欣赏,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和情节更容易产生高度的情感共鸣,这对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再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干预,实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教育性和趣味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典型体现。
(三)合理安排语文课程作业
对于学生学习成效最直观和相对便捷的反映和观察方法,就是将一些知识点的考查贯穿到作业的布置中。可见布置作业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传统的模式化的作业形式不但会给学生带来精神和思想上的压力,单一的作业模式也无法取得相应的考查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作业布置的形式,除了纸质作业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需要家长协作的实践作业,从而在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达到考查其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另外,实践性的作业内容由于其新颖性,也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内容首先引起足够的兴趣,才能够进一步为其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而且,语文是一门不断积累后才能逐步取得学习成效的课程,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在保证教育性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才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效平.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探讨[J].教育,2016(12):139.
[2]厉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J].课外语文,2016(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