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职中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8孟慧军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赏识公共管理

摘 要: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令学生将这一切转化为进取的动力。在职中的教学中,更应当充分的发挥赏识教育的正面积极效应,甚至大力推广赏识教育。本文将就赏识教育的应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赏识教育与公共管理专业的联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赏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专业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笔者始终相信对一个人来说,正面的鼓励作用永远比负面的威胁压迫作用要更明显。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是从我们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渴望,渴望就是力量,赏识是一把发掘这种力量的利器。

一、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与此同时教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感,就会被生活里的烦恼所困扰,潜意识将学生的错误放大,对学生戴上“有色眼镜”。于此,可以理解,但绝不苟同,甚至要唾弃这种作风。作为教师,我们眼中看到的学生,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是有缺点的同时也有优点。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没有优点的人,世界上也同样不会有一个完全没有缺点的人。赏识教育,首先教育的就是教师本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灵魂,每个灵魂都有其闪亮之处,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在于此。心胸开阔的人看到的是大海,心胸狭隘的人看到的是水潭。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取决于看风景的人是什么心态——赏识教育,教出来的孩子看到的是别人的优点,长处;反之,若在一片苛责中长大,我很难想象这个孩子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社会中不同的人。

某种能力形成,来自成就感和积极进取的良性循环。赏识则是给予学生成就感的重要一环,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夸赞,赞美更加意义深远。通过积极方面的鼓励,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找到方向。

二、 赏识教育和公共管理专业的联系

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要求是学生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在大学里主要开设的课程有:逻辑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办公自动化等等等。

看到这里,笔者窃以为对中职公共管理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肯定不是要和复旦、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专业人才抢工作的。公共管理专业培养全面型人才,内含很多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中职院校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个专业里,也许学生达不到像上面那些高校的要求,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其中一条感兴趣,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当然,如果真的有天赋异禀的学生可以和那些高校的学生来比拼实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换句话说,中职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上限很高,门槛也可以很低的专业。

教师的赏识,可能對学生来讲就是不同的结果,也许有些同学受到了逻辑学老师的赞赏,后来经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算法工程师;也许有些同学,受到了应用文写作教师的赞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作者;也许有些同学受到了法学老师的称赞,后来转专业去学习了法律,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教师的称赞,对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可以发掘学生的潜力,扬长避短,实现自我价值。

三、 赏识教育的应用

赏识要讲究策略,有所针对。一个班级里面不可能全是水平一样的学生,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好一些,有的学生可能就相对较差一些。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赏识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因材施教。优秀的学生总是容易获得表扬,表扬这样的学生需要技巧,既要行之有效,也不能令其骄傲自满。比如表扬一个每次都成绩很好的学生,有些时候需要表扬他的成绩,促使他继续保持,而大多数时候更需要表扬他的努力,或者认真,又或者是学习习惯。要让他明白,成绩好的原因不是聪明,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认真或者习惯方面战胜了别人。这样做,一方面鼓励了这名学生,另一方面也告诉了其他同学,通过努力,认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对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来讲,获得表扬的机会不多,教师应该注意观察,用包容的心态面对。因为受到赞赏的机会比较少,所以这些后进生会更加敏感,作为教师就更应该真诚的夸赞,也许不是成绩,可以是某同学字写得好看,也可以是态度端正,甚至可以说他长相好看。

赏识不能滥用。赏识教育,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出客观的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需求,根据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进行赏识。如果表扬滥用,为了某种目的对学生进行吹鼓,不仅会阻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周围人的认知。若是赏识带上了虚伪性,一方面违背了教师神圣的职责,一方面对教师本身也会失去学生应有的信任。赏识是学生自我认知的一方面,过度的赏识,会导致学生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产生心态上的偏移,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人格的形成。

赏识教育的理念不意味着就摒弃了传统教育,任何事物抛去“程度”二字而言,都是无意义的行径。孩子犯错时需要批评,那就批评;需要表扬,那就表扬。总之,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了解,给他们关怀和关爱。

四、 结语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书育人,德行修炼的必经之路;赏识教育其实不光是教学生,更是教老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赏识教育于教师来讲就是一场修行。赏识教育始终背负着教育的使命,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赏识教育在于激发人的潜力,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职能。赏识教育在职中公共管理专业的应用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希望在职中教育中可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石卫芳.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112-113.

[2]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龙岩学院学报,2005(S2):52-55.

[3]覃艳.用赏识浇灌学生品德成长的沃土——浅谈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S2):103-104+111.

作者简介:

孟慧军,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

猜你喜欢

赏识公共管理
“温柔”的力量
浅谈幼儿赏识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