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提高阅读实效
2019-03-18梁亚凤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小学低中段年级教学案例,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核心素养,提高阅读实效,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多研究教学素材,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 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建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态度。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满足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要根据社会发展开展多样化的学科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自我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当前小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阅读实效的教学策略
(一) 关注核心素养,强化自主阅读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其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方式,只有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因此,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让学生亲自感受阅读的乐趣,多与同伴互动交流,相互分享阅读心得,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不但要强化自己的主导作用,更要明确学生的自主阅读方向,开阔学生的自主阅读视野。
例如,在语文s版《盲人摸象》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为了明确学生自主阅读方向,可以通过设置阅读问题,如,“本文的人物有哪些?盲人知道大象的样子吗?盲人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知道大象的样子?摸完大象,大人就真的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对学生阅读效果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 关注核心素养,开展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安排学生群文阅读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群文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选取文章是顺利开展群文阅读的关键,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有针对性的文章,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在选文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类别,如童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科普类等,而且也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比如,在语文s版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中国寓言故事系列文章,这一类文章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有的学生对以羊替牛、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吹牛无边等故事感兴趣,有的学生对东郭先生和狼、涸辙之鱼、一枕美梦等故事感兴趣,老师就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进行群文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阅读感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第二,教师需要做群文阅读的指导总结工作。在群文阅读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总结评价工作。对此,笔者认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同时,需要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及时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关注核心素养,强化课外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内的文章远不能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学生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长期坚持课外阅读,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速度,因此,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定期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是需要后天指导和培养的,所以教师可以每一周选一节课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作为小学生的家长也应该多督促孩子读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阅读作业,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对亲子关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家长的监督管理作用下,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要积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阅读活动,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或者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晓惠,李丹.核心素养导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J].文教资料,2018(11):45-46.
[2]毛伟玲.核心素养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18(69):29-30.
[3]符庭玮.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18(8):28,41.
作者简介:
梁亚凤,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仑苍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