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懂而不会”与“会而不懂”的现象研究

2019-03-18鲍德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中学数学案例

鲍德林

【摘要】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中学数学中由于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概念时,经常遇到困难,常常出现“懂而不会,会而不懂”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可知学生对概念只是简单地背诵和记忆,不进行模仿且没有深入的理解,对其中的原理没有摸透,因此出现了概念教学模糊,达不到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提升数学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 解题教学 案例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数学解题教学中“懂而不会”与“会而不懂”现象研究》(课题编号是D/2018/02/202,主持人:程坚 王童童)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42-01

一、案例实施背景

抓住概念的本质是学好概念最重要的任务和环节,概念的学习是形与意结合的过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意难以理解,导致对概念一知半解,很难掌握概念。而在形上也没有得到必要的操作,从而将概念的形与意进行割裂,无法准确地认识概念,最终形成了“懂而不会,会而不懂”的现象。而函数概念来源于数的集合以及映射,为了学好函数这一概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函数的内涵,达到会说,会认和会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懂并且会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案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在平时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买房,存款银行利率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表示呢?笔者通过将这一问题引入课堂,之后又将一天中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的图像展示给学生,并分析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函数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明确函数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增加对函数的熟悉度,从而再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小组探究

经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从概念入手判定什么是相同的函数,并且求得函数的值,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同时对定义域和值域加强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消除“懂而不会,会而不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当这三要素确定之后,函数基本就可以确定了。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又是怎样的呢?

函数的表示方法:图表法,解析式法,图像法。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知识,自主总结概念和定义,之后再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在问题中,加深课堂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作业布置中也专门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训练,让学生对图像表示函数等内容进行了练习,以此加强学生对形的认识。

三、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图表法表示函数掌握得比较熟练,但是在图像表示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图像无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进行了板演,并在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图像法解决函数的题目,让学生大胆画图,使学生通过图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当然,笔者为了消除学生“懂而不会,会而不懂”的现象,专门进行了小组合作探讨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对未知知识进行掌握。并通过课堂中问题的解答,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了函数的形和意,与此同时总结了概念,还在应用上得出了结论,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宽明.中学数学函数内容及其教学[J].西藏教育,2013(08).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中学数学案例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论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