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中生英语学习力的培养
2019-03-18丁燕霞国华
丁燕霞 国华
【摘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之下,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力是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要,更是提升其高考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在“互联网+”的新趋势下,高中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策略是:在学生方面,要转变学习方式,丰富内部认知,促进心智健全发展;在教师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倡导协同合作学习;在学校方面,要构建数字校园,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生 英语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98-02
一、引言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在逐渐缩短,我们正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的学习能力已远远不能解读、甚至解决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社会人们所面临的能力结构问题,于是“学习力”(Learning Power)的概念产生并备受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现阶段,高考改革正在各地区逐渐实行开来,改革后的高考英语更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有更高的学习力。学习力作为影响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关系到高中生的学业成败,还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快速更新的知识学习,实现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的必备条件。同时,“互联网+”教育环境使得学习力包含了更新、更高、更多的要求和内涵。因此,提升“互联网+”时代高中生的学习力是学校、老师及学生自己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学习力
学习力与学习能力概念有所不同,“一个人拥有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及学习转化力的总和称之为学习力,它是人们渴望知识、分享知识、获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动力就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由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促成学生的进步。内在动力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和自己想达到的高度构成。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越深,想要探索的欲望就越强;自己想要达到的高度越高,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因而学习动力也就越强。同时,来自社会的外在压力是促进学习动力的一种因素,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力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决心。有坚定的意志力,才能真正学有所获。学习能力包含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消化能力以及满足其学习的物质条件,是学习力的核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直接反映在记忆力、理解力、观察力等方面,能以自己最擅长、最高效的方式去掌握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学习转化力是指学生能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造福自身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将这四种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力。总而言之,学习力就是在学习动力的驱动下,利用大数据资源并综合运用学习能力,克服学习障碍,实现知识转化的能力。学习力的发展伴随着人的终身发展,在知识经济爆炸的现代社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无疑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教育的重心应该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
三、高中英语课程要求及英语学习力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对教育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确保其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語言的能力是主要目标。英语课程具有交往性、开放性和文化性特点,高中英语课程更注重交往性。高中英语的交往性以话题为中心,是学生与老师以及文本的交往。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中生英语学习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必然要求。所以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生方面
学生自身要转变学习方式,丰富内部认知,促进心智的健全发展。学习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创新和自我管理学习的过程。应该注重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力的认识和自我提高意识。如今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变得越来越普遍,学生可以在移动设备和无线移动通信网实现数字化学习,例如百词斩、扇贝单词等单词记忆软件既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又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为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但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诱惑众多,因此就需要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自己学习方式上的缺点,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抵制诱惑,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对互联网信息有一定的辨别力,以提高学习毅力。
(二)在教师方面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倡导协同、合作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才会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的能力等。教师还应具备敏锐的感知力,依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在课下教师还要做学生网络信息的监督者和指导者。教师还应承担起帮助学生心理辅导的职责,对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三)在学校方面
学校要大力构建数字校园,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数字校园不仅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信息化与教学现代化深度融合,还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进一步提高育人水平提供硬件保障。数字校园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整合与重塑。它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进行整合,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传统的师生关系,而且建立了新的师生交互方式。更重要的是,数字校园建设为高中生搭建了新的学习平台,为其学习力的培养和生成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障。在学业评价方面,学校也不能一单一的考试、学生的卷面成绩去测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和丰富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习得方面的静态信息,还应该设计一些非规范化的考试,例如一些互联网实操测试,利用大数据收集信息,通过非规范化的测试来了解学生学习力的程度。
四、结语
学习力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的发展,也是高中生进入大学甚至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英语学习依然处于重要位置,并且对英语的学习有了新的时代要求,尤其是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习型社会下的英语学习。我们知道,学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英语的学习力,必须从以上这三个方面入手。学习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社会大趋势,三方合力采取多种手段和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力,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1]陈维维,杨欢. 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0(2).
[2]平和光. 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