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分析力的合成之合力与分力关系

2019-03-18姜楠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1期
关键词:动态

姜楠

摘 要:物理学科素养中要求学生要具有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思考,学会如何解决难点问题。力的合成的动态过程中合力与分力关系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公式推证法、动态作图法、实物模拟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平行四边形定则;动态;合力与分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063-2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其物理学科的学科素养。在“力的合成”这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矢量合成的法则,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上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高一阶段,学生只有保持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合力与分力的动态分析问题,可以通过理论推证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去推证,再通过实验认识到以两个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个分力之间的对角线就是这两个分力的合力,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灵活掌握平行四边形在各题型中的应用。

具体问题为: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0≤θ≤180°),两个力的合力为F。

(1)问题1: F1、F2大小不变,夹角θ越大,合力F怎样变化?

(2)问题2: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增大F2,合力F怎样变化?

对此类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方法:

方法一:公式推证法

如图1,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 在三角形OBC中线段BC、OB和OC分别表示力F1、F2和F,根据余弦定理得

问1:F1、F2大小不变,当θ角变大时,根据数学规律知道F变小,根据公式可以得出,合力F在一直变小。

问2:当θ不变,F1大小不变, F2增大时,根据公式F=可以知道,若cosθ≥0,则合力F将一直变大,若cosθ<0,则合力F可能先变小后变大,也可能一直变大。

分析 可以看出,数学计算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但是对学生数理能力的要求很高。一般高一学生数学能力水平有限,学生常常知道方法,不会分析处理公式。但到高三之后,这种方法还是很实用的。

方法二:动态作图法

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分力与合力可以用四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代替。那么,就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不同情况下力的平行四边形,将多个平行四边形组合,形成动态图,并根据线段的长度分析力的大小变化。

根据问1,保证动态图中各平行四边形中代表分力F1和F2的两条边长度不变,观察代表合力F的对角线长度随角度的变化(如图 2)。

分析 画动态图的方法,学生通过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力的大小,非常直观。但对学生的作图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矢量合成法则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方法三:实物模拟法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物理是实验学科,所以可以用实验演示的形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采用木条或硬纸壳制成图4和图5所示的演示装置,模拟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4中改变F1和F2间的夹角θ,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合力即对角线的长度变化。图5中,平行移动F1的对边以达到改变F2大小的目的,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合力即对角线的长度变化。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灵活操作。

三种方法都能判断动态过程中合力的变化情况。公式推证法利用余弦定理推導出合力、分力及夹角之间的具体关系,这四个物理量中任意有两个物理量不变,其余两个量,一个改变,另一个就可以通过表达式直接进行判断,可以说利用公式推证法可以解决不同情况下的动态问题,适用范围广。但是,高一学生没有学过余弦定理,其数学计算、推导、分析能力较弱,笔者认为该方法适合高三年级的学生使用。动态作图法是高一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高一习题中大部分动态问题都是采用作图法解决,所以作图法的教学非常重要。但是,相较于公式推证法,作图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由特例推出一般规律,严密性不够。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防出错。实物模拟法是将作图法转化为实物展示,较作图法更具有直观性。在新课教学时,实物模拟法相较于前两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可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主体观,建立能力培养观,生成多样化、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获取、整合、转化、运用、再创造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将物理教学细化,以培养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能“会学”知识,并具有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内化核心素养,达到使学生乐于终身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步国平.力的合成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27-29.

[2]贺玲,蒋德琼.简单的内容并不简单——由“力的合成”的教学谈规范作图的重要性[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7):33-35.

[3]梅鑫华.利用圆来分析力的大小变化[J].物理教师,2016,37(1):61.

(栏目编辑 罗琬华)

猜你喜欢

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小动态
动态
动态
党建动态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