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2019-03-18郑栩

关键词: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郑栩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物理的教學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实验探究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初中生物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目前初中物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物理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55-02

信息的获取一般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文本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文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从左到右成一行,连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条连续直线。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非连续性文本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灵活、高效地阅读、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已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中学物理的核心素养强调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而非文本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在科学实验探究上,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像其中的数据处理,数据归纳等等,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笔者认为从以个方面进行:

一、与学生分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形式多样,要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类阅读。例如文本类的要理清结构层次,抓住每个层次的中心词,归纳主旨大意;图形类的重点阅读标题和简要的文字提示;表格类的通常要关注表头中的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等等,物理学科有其特殊性,在数据记录以及处理方面,更多的以表格以及图像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因此这里特别注重表格类以及图像类,重点在于抓住关键信息,并且找出信息之间的联系。需要读题、对图例和数据分类、浏览文字说明才能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整体信息,涉及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推断及书面表达能力。例如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以图解文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步:正确领悟文字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建构起事物各要素间的联系→准确描绘图表中要反映的内容→分析总结图表中的规律,与文字内容加以对照。图文并茂整合信息是对信息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与提炼的思维过程

二、课堂有的放矢,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这里以“密度与社会生活”为例,在备课的时候,特别是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应该要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重视密度在生活中的应该,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有侧重点。在水的密度那里进行学习的时候,通过相关视频材料进行说明,最后呈现出水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图像(如下)

在导学案中呈现出密度—温度图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且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坐标图的方法:观察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物理量。接着看图像的变化,会发现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4摄氏度的时候密度值最大。通过这一个图像的呈现,可以锻炼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接着以“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课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我教学设计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的

小球从最高点静止释放,通过观察频闪照片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依据

②球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如何变化?                ;依据

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以及频闪照片,可以判断小球的运动速度变化情况,这也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通过题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一步去思考,通过频闪照片所给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通过速度增大质量不变推出动能变大,通过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推出重力势能变小。因此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三、细化作业类型,多样化,提高学生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的兴趣

平时作业的布置上,就应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有针对性以及合理的安排。因此在选题上就应该有这样的倾向性,以便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下面以我平时作业的布置为例。

例题:透明玻璃杯中装有三种液体和四个实心固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它们的密度如右表所示。其中固体C和液体2分别是:(    )

本题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通过表格所给的信息以及图像所呈现的信息来进行解题。这种能力肯定不是学生一开始就具备的,而是要通过锻炼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的。

我们其实可以总结,在物理上,非连续性文本往往都体现在图像、表格、数据处理上面,因此平时的作业就可以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布置。

图像类:1.图5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3N的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 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完成9、10题。

物体在

A.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MN段的速度大于OP段的

C.MN段受到的摩擦力为3N    D.OQ段受到摩擦力大小等于F

2.如图,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   )

A.V1>V2>V3         B.V1

C.V1=V2=V3             D.无法确定

3.如图1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动能EK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下滑过程速度不变

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物体和斜面内能的增加量

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等于重力势能减小量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图像与题目文字所提供的信息相结合,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像阅读能力。会看坐标图像,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对题目所给的图像进行适当的解读。总体来说,解题方法是:审题标出关键信息,分析图像(坐标图像的话就分析横纵坐标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像中纵坐标随横坐标的变化情况;力学图像一般需要进行受力分析,频闪照片的话需要根据照片判断速度,路程的变化情况等等)。

表格类:例题:如图所示是某型号挖掘机的实物和作业范围图,部分相关数据如表.若已知泥土的密度为1.6×103kg/m3,求:

(1)挖掘机未工作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挖掘机将一标准斗容泥土,在10s内从最大挖掘深度移送到最大卸料高度过程中,对泥土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多少?

表格类题目,一般需要通过表格获取解题必要的信息。观察表格的时候要注意有顺序的去观察,先看行或者列中的物理量,并且要关注物理量中的单位情况。比如本题所给的表格中,有“整机的质量(kg)”这一信息,而这个信息在第一问的解答中是需要用到的。第二问中更加需要用到表格中的相关数据。现在这类题目是中考的趋势。我们可以看看2017年广州市中考卷子,里面就大量出现非连续性文本的题目,我们以2017年广州市中考14题为例。

1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

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

如图36,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當时的相对湿度。

(1)图36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关于相对湿度,相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肯定是很少涉及的。但是上课老师没有教的内容,不代表学生就不会。因为本题考察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利用题目所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比如,相对湿度的概念,题目中以及完全给出。第一问中要推算出相对湿度,就必须要结合题目然后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来解答。湿球温度计读数是14摄氏度,干球是16℃,观察表中的数据,第一列表示干球温度计的示数,第一行表示干湿温度计示数差。而本题中干湿温度计示数差为2℃,所以可以可以找到第二列2℃,第三行16℃,从而查出相对湿度是80%。本题比较典型,考察的正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四、重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记录数据的习惯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

物理学科非常重视实验,初中的物理对实验没有太高的要求,比如说误差分析等等。但是初中物理的实验还是有其基本的要求的,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够对实验步骤进行简单的整理,能够分工实验,正确记录数据并且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还是需要培养的,因此需要从八年级开始就一点点的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一开始就可以把实验报告的格式跟学生简单交流一下,当然要把每个环节都跟学生解释清楚,特别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实验的思路以及实验步骤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我所教三个班为例。第一次抽查情况是2017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

从抽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一开始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确实不够乐观,下面是一位同学一开始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该学生仅仅只是将数据记录下来而已,而实验步骤,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实验结论全都没写。后来跟学生了解到,其实他对与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怎么描点作图都存在疑惑,而且当他画完以后看到图像,也无法很准确的将温度的变化情况描述出来。这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对于图像的敏感度还是很低的,也不知道怎么去入手。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意这一方面的引导。

第二学期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那里,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对比一下

可以看出经过练习,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

其中学生对于实验数据更是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些能力也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

五、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结合进行训练

总所周知,核心素养中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来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或者平时的活动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一般的问题都会涉及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或者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创造适合学生训练的情景,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起来。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从四个要素出发: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交流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培养,可以在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探究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等。特别在运用合理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王晖.放慢探究脚步,给予思维思维空间.广东教育[J].广州:广东.

[2]张祖庆.戴一苗.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杭州:浙江.

[3]厉贵中.走进中考语文阅读新领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浙江.

[4]郭玉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5]马尔科姆.朗盖尔.物理学中的理论概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北京.

[6]约翰.D.布兰思福特. 人是如何学习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