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米非司酮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03-18江海艳
江海艳
【摘 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米非司酮组)和B组(腹腔镜组),每组各32例。对A组进行米非司酮治疗,在腹腔镜下对B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78.1%,B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情感功能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米非司酮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率较高,临床效果好。但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具有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感的功能。
【关键词】米非司酮;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1
子宮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是女性生殖器官中非常常见的肿瘤,数据显示在育龄女性中,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能达到25%~35%[1]。目前,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还不是特别确定,有学者认为可能和局部生长因子、性激素水平和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存在一定关系[2],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腹部包块及压迫等症状[3]。如对子宫肌瘤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如排尿障碍、流产、不孕等[4]。虽然子宫肌瘤恶化的可能性很低,但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造成生活不便,且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女性生殖健康产生很大影响[5],所以,为患者提供高效快速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医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9~50岁;②依妇科检查、体征及临床表现,并经B超检测确诊为子宫肌瘤;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身体严重残疾、有酒精依赖史、药物滥用患者;②患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③治疗前均行诊刮,存在内膜恶性病变和不典型增生。A组年龄29~45岁,平均(38.5±1.6)岁;肿瘤个数1~20个;肿瘤直径3.5~5.2cm,平均(4.2±2.5)cm。B组年龄30~46岁,平均(39.1±1.7)岁;肿瘤个数1~21个;肿瘤直径3.4~5.3cm,平均(4.3±2.7)cm。两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个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进行药物治疗。从月经开始第1天起,每天口服12.5 mg的米非司酮(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669),1个疗程为3个月。口服治疗后对患者行B超检测,比较患者前后包块体积、数目及子宫体积的改变。B组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常规导尿、备皮,对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膀胱结石位或平卧位。首先做长度为1cm左右的横向切口,位置为脐孔正中央,然后穿刺气腹针,对腹腔内充CO2气体,当腹腔内压力达20mmHg时停止充气,此时形成气腹。放入腹腔镜和穿刺套管,在腹腔镜下在左右髂前上棘内3cm处做4cm的操作孔,通过操作孔放入操作机器,当子宫和双附件露出后,对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和数目进行检测。随后在子宫体注入垂体后叶素12U,在肌瘤最突出的部位用单极电钩将子宫肌层和瘤体组织切开,使其完全剥离肿瘤组织。最后用可吸收线对子宫切口缝合,检查无异常,对腹腔進行清洗,排空气腹,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对患者随访,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判标准:治疗后,子宫肌瘤完全消失且3个月内不复发为治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30%以上为显效;缩小20%~30%为有效;缩小2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调查核查表问卷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身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进行评价。评判标准:分值为100分,总共20个题目,每题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越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8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A组的总有效率为78.1%,B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A组的情感功能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有效药物,治疗机制为减少分泌孕激素,而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能量代谢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可使瘤体积变小。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适合于治疗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而对处于绝经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低,还会对患者的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是在腹腔镜的作用下,透过监视屏幕医生可清晰观察到患者不同角度和方向的子宫内部图像,使用专门的腹腔镜机器做手术。该方法采用微创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势,且手术后的患者的子宫进行正常生理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78.1%,B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情感功能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學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手术对患者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对生活质量的评分造成影响。而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当然,米非司酮也有一定好处,使用米非司酮行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感的功能。
参考文献
孙建华,毕进霞.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7,(22):91-92.
李海玲.米非司酮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590-2591.
崔楠.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5):105-107.
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6):3066-3068.
刘燕美.米非司酮预处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