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2019-03-18李晓明

甘肃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农村小学成因

李晓明

【关键词】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43—01

学困生是基础教育尤为突出的一个群体。学困生的成因有自身、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多种方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家庭因素。有些语文学困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语言教育方面不善于引导,不注重語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再加上日常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辅导,任由孩子自我发展,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发展训练方面比较欠缺,导致这些孩子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

2. 学科原因。语文以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构件,也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应改变以应考为指向的单调、机械、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方式,必须将学习内容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的魅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过程”。为此,教师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重视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没掌握,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容易形成学习上的困难。

3. 自身原因。(1)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意志较为薄弱。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普遍对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学习主动性差,迫于压力,勉强参与各项语文活动,他们只关心怎样做,而不关心为什么这么做,不能自觉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时注意力不持久,易受干扰,缺少耐性。(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加上理解不深,从而影响了语文知识的掌握。

二、解决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学习兴趣”比作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 教给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培养科学记忆方法。如记成语、诗歌等,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再如背诵课文,我让学生理解课文,采用归纳段落大意,尝试回忆,提示关键词,整体与部分背诵相结合等方法。(2)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我首先帮助学困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其保证学习语文时间。其次,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或帮助学困生进行预习,并提出一些思考内容和要求,让他们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让他们先学一遍,认清听课的拦路虎,这样有利于提高预习效果和听课效率,减轻学困生课外学习负担,增强其学习信心。再次,我指导学困生做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自己复习。最后,我指导学困生找出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3)加强经验交流,不断改进学法。我还定期让班级中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让学困生不断吸收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这样既感染了学困生,又促进了那些基础好的学生。

3. 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1)发挥同伴的良性影响作用。教师在班级中积极营造平等、尊重、互助的和谐氛围,消除学困生在获取同伴帮助时低人一等的感觉,在班上培训几名语文尖子生作为学习互助组的核心成员,让班上所有同学在遇到问题时向他们请教和讨论,并让这些同学特别关照这些学困生,在需要时给予热情的帮助。与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困生选择与他们性情相配的同桌也是非常重要的。(2)发挥家庭成员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家庭中应设法统一认识,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发挥学困生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有利影响,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农村小学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